克莱默《舒伯特小提琴作品》
20

克莱默《舒伯特小提琴作品》

这套合辑收录了小提琴家克莱默演奏的舒伯特小提琴作品。很少有小提琴家录制舒伯特的任何小提琴音乐,更少有小提琴家录制了所有的舒伯特小提琴音乐。克莱默是一位专注于音乐,并与之无法言表的美丽相共鸣的演奏家。舒伯特的四部小提琴奏鸣曲都浓缩在克莱默热情的演绎中,充分激活了每一个音符,歌唱每一段旋律,在每个乐句中都充满了戏剧性。他演奏的幻想曲也非常出色,作品的技术倾向被舒伯特天赋带来的灵感所弥补,并被克莱默的卓越技术转换成伟大的演绎。《回旋曲》是与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水平相当的作品,《波兰舞曲》也很有趣。克莱默与几位来自奥地利的音乐家合作演奏的《八重奏》几乎与老牌维也纳八重奏的录音一样卓越,对于喜欢小提琴音乐的人、喜欢舒伯特作品的人来说,这套合辑都是不可错过的。
节目(5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列兹《韦伯恩作品全集》
--
这套合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的全部韦伯恩作品。韦伯恩是“第二维也纳”中的音色大师,突破并拓展了勋伯格式的序列主义,创作更加倾向于无调性甚至是“无声”,布列兹正是其继承者,在这条先锋之路上越走越远。布列兹对韦伯恩的作品很推崇,对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与对位进行周密思索、分析。布列兹的指挥风格和韦伯恩的作品气质很相配,也继承了一部分韦伯恩的创作理念。这套合辑不仅收入布列兹指挥的管弦乐作品,还有爱默森四重奏、艾马尔、克莱默、齐默尔曼等名家参与录音。布列兹诠释的韦伯恩作品有着清晰的结构,显得极为精致,深含无穷的魅力,这套合辑也是聆听韦伯恩作品的首选。 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简洁凝练、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性,成为了近代先锋派音乐发展的标杆。韦伯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影响却非常大。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音乐来自于心灵深处,以别人无法想像的简洁、浓缩、凝练的音乐特征而著称,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图蕾克《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羽管键琴版
13
这张专辑是图蕾克演奏巴赫的几部键盘作品,包括《哥德堡变奏曲》、《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十个变奏》、《前奏曲和赋格》、《意大利协奏曲》。其中最重头的作品是《哥德堡变奏曲》。 图蕾克是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录音有7次之多)、时间最久(超过60年)的演奏家。这个录音版本是她1978年3月在纽约录制的,是第三次完整录音,使用羽管键琴演奏,所有重复段落均未省略。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作品详细标注了哪个章节用哪层键盘,全部30段变奏不断在第一和第二层键盘之间来回穿梭交替,也就是说:要求演奏要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晰展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或音乐动机,因此,不管在演奏中如何带入情趣色彩,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巴赫此作在复调结构上清晰的层次与脉落,从这一点上说,图蕾克自然是杰出的,她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神清则余皆清,语速自佳,她抓住了此作的“主脉”,尤如一棵树、“主干”挺直完好,所有的“分叉”自然井然有序,演奏清晰明辨、语速自如、曲伸适度,经纬分明,所有的构架、层次、情趣色彩都在娓娓道来中,没有隐匿、没有怒张,也没有过度的情感渗入,却充溢着智趣与幻想,可以说这是一版回归原作、减降自我表达、却又给听者广阔暇想空间的演奏。
海飞兹《维厄当、圣-桑、萨拉萨蒂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海飞兹演奏的六部小提琴作品录音,大都是高难度的炫技曲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卡萨尔斯《大提琴演奏录音集》
卡萨尔斯《大提琴演奏录音集》
这套9CD合辑收录了大提琴家卡萨尔斯1926-1955年发行的全部录音,包括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贝多芬5部《大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第二大提琴奏鸣曲》、德沃夏克、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钢琴三重奏》等经典曲目。 帕布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年12月29日-1973年10月22日)杰出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音色情绪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为许多作品灌制的录音成了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他对大提琴演奏艺术贡献甚大,赢得了全世界音乐家的尊重,公认他是“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 卡萨尔斯对大提琴演奏的伟大贡献不只限于对演奏技巧的改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且还有对久被埋没的巴赫大提琴组曲做出的重大发现、整理、注释并使其焕发出昔日的光彩。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巴赫音乐室库中一块光彩夺目的钻石。在巴赫于1717年至1723年创作这些组曲时,当时的人们对大提琴这种乐器的音乐表现认知程度还可说是微乎其微。因为当时的大提琴在乐队中还仅仅是一个充当演奏通奏低音的配角。但自从巴赫天才地创作了这六首大提琴组曲之后,才使得大提琴在乐器王国中的身价陡然备增,并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在这些组曲中,一把大提琴不仅要演奏高音声部的音乐旋律,而且同时还要完成自身为这些旋律所提供的有机的低音伴奏,因此就大大地拓宽了大提琴丰富无比的表现力,所以这六首大提琴组曲对于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划时代的音乐文献。
37
109
高威《莫扎特长笛四重奏》
高威《莫扎特长笛四重奏》
这张专辑是著名长笛大师詹姆斯·高威与东京弦乐四重奏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的4部《长笛四重奏》和一部由《F大调双簧管四重奏》改编成的《长笛四重奏》K.370。 东京弦乐四重奏团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室内乐团,每一位成员之间已经培养出合作无间的默契,诠释莫扎特作品如呼吸一般地自然。高威的演奏加上东京弦乐四重奏的衬托可谓相得益彰,灵活宛转、轻亮柔美的音色将乐曲演奏得丝丝入扣。 专辑演奏、录音水平一流,获得《日本唱片艺术》推荐。 莫扎特的长笛四重奏是清新、明快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好气息,仿佛森林的清晨里,那些闪烁的露珠和婉转的鸟鸣。 《D大调第一长笛四重奏》K.285,作于1777-1778年间。《G大调第二长笛四重奏》K.285a。由两个乐章构成,调性、速度、节拍皆类似,只在和声和乐句对话方式上略有差别。《C大调第三长笛四重奏》K.285b。《A大调第四长笛四重奏》K.298,以一组变奏曲及一首轮旋曲组成,此曲多采用当时上流社会耳熟能详的旋律,透过莫扎特的巧手编写,用于炒热朋友派对的气氛之用。第二乐章为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主旋律由小提琴与长笛优雅的奏出,其中中段的长笛主旋律,取材自法国古回旋舞曲《巴斯丁穿鞋子》。整个长笛弦乐四重奏可以表现出长笛华丽的音色及灵活的技巧,且在曲目的架构安排活泼热情生动的音乐风格中兼具缓慢与宽广的抒情旋律,表现出古典时期典雅、精致、纯净等特质。
112
23
福雷钢琴、室内乐与合唱作品
福雷钢琴、室内乐与合唱作品
这套12CD合辑收录了法国作曲家福雷的部分作品,包括钢琴作品、室内乐作品、乐队与合唱作品及《安魂曲》。由Jean-Philippe Collard演奏钢琴、Augustin Dumay演奏小提琴、Michel Debost、Patricia Nagle演奏长笛、Parrenin Quartet担任弦乐四重奏、Michel Plasson指挥的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担任协奏。 加布里埃尔·福雷(Faure Gabriel,1845-1924年)法国著名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在法国音乐历史上,福雷是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的桥梁。由于福列在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欧洲艺术歌曲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 以精致求纯净,由纯净求柔美,由柔美求高贵,这是福雷音乐的基本特征。他鄙视复杂的管弦乐技法,坚持在单纯中寻找丰富的表现效果,这是他热衷钢琴曲与歌曲创作,冷落管弦乐的主要原因。他的重要作品,其实首先是钢琴曲与歌曲,然后才是室内乐。他的室内乐,两首钢琴五重奏、两首钢琴四重奏、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奏鸣曲及最后的一首钢琴三重奏与一首弦乐四重奏,其实构成了他创作的最高水准。这些室内乐,尤其晚期作品,结构之严谨,织体之精妙,在简朴中体现和声之丰富,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只不过曲高和寡,传播力不高,一些人才怀疑他在音乐史中的重要性。仔细分辨这些室内乐,其实依稀能感到,它们是福雷最喜欢的两种钢琴表现形式——船歌与夜曲,轻风清波荡漾和月色花影迷离,诗意与情趣扩容、推演、融合的结果。
42
16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拜伦·坚尼斯》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拜伦·坚尼斯》
这张专辑收录了拜伦·坚尼斯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的钢琴独奏作品。 拜伦·坚尼斯(Byron Janis,1928-)美国钢琴家。坚尼斯追求音色与表情,擅长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 坚尼斯曲目跨及十九到二十世纪初: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李斯特协奏曲,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奏鸣曲、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但他还是对肖邦有着特殊的偏爱。除音乐本身外,坚尼斯本身的气质恐怕比音乐本身更能表达“肖邦”的特性。如同哈洛德·勋伯格所描述:“在舞台上,坚尼斯瘦长、几乎弱不禁风的样子,几乎马上唤起台下女性观众的母性怜爱本能,就像肖邦本人再现一样。等到他弹完一首《夜曲》 ,半数观众都猜想会有位乔治·桑从后台走出来,搀扶着他前往地中海静养。” 坚尼斯形容他和肖邦的关系为“灵魂交感”。坚尼斯阐述道:“肖邦对他的弟子说过许多次‘用你的灵魂去弹奏。’如果你想创造真正伟大的音乐,就必需得这么做。如同现实生活,你付出愈多,得到的回馈也愈多。有人害怕无保留的付出,但是对我来说,只有全心付出才能唤起最高的美感和表现这个世界的神秘。让灵魂充分歌唱是妙不可言的经验。如果技巧真能和自己想象力结合,然后呢,神奇的事就会发生。你可以称它为交感、出神入化、浑然物外……随便你。反正它就是‘音乐’,不再是钢琴、也不再是音乐家:此时音乐的境界早已超越这一切。” 坚尼斯相信他“确实和肖邦有些奇妙的因缘,最早是1955年在诺昂特巧遇阿萝蕾·桑(Aurore Lauth Sand) ,也就是乔治·桑的孙女。接着是他发现了四份肖邦从未发表过的手稿,然后又在法国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演出肖邦这个角色。”如同霍洛维兹一样,坚尼斯的特点在于优美的歌唱性。如同坚尼斯告诉学生:“你不是钢琴家,而是位歌唱家。当然你学的是这种乐器,但你其实是同时扮演歌唱家和伴奏两个角色。有很多年轻学生觉得怯于去‘唱 ’ 。以前肖邦就建议他的学生,常去听伟大声乐家演唱,你就知道怎么弹钢琴。”
163
30
绝对的声音2021
绝对的声音2021
这张专辑在安娜斯塔西亚细腻且戏剧性的“真善美”演奏中揭开序幕。西格恩将《这个秋天》注入独特的美,如秋日凉风轻吹,吹走了所有的烦恼忧愁。英国民谣诗人亚伦·泰勒将历经40年考验的《你终于明白》呈献给喜欢音乐的你。马西莫·法罗带来《黄昏三镖客》让你如同狂放不羁的牛仔,身临尘土飞扬的荒野沙漠。《雨中欢笑》即使是没有带伞的雨天,妮基·派洛特甜美的嗓音总是能让你的心暖呼呼的。《避世者》是挪威环保歌手伊诺·法拉结合优美的乡村和民谣旋律,唱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爱。钢琴诗人凯特尔与小提琴家古罗跨越所有音乐的主观意识,一起《走出迷雾》。芭菠·杨格以《黑暗中漫舞》共同勉励所有音乐工作者,虽然身处黑暗之中,但不能放弃希望。《阿拉贝克斯蓝调》史诺尔·寇克四重奏与史蒂芬·莱利的结合活泼热情,犹如一杯充满灵魂和摇摆的鸡尾酒。《最终》挪威格莱美奖醉佳女歌手绮拉带领音乐家们在疫情期间,用音乐留下印记,像一棵强壮的大树,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挪威最会唱歌的男人福罗塔以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声音唱出《灵歌》占领你的灵魂。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唱片制作人》的乔治·马丁以《老波士顿》展现音乐创作天赋。亚弗·泰勒弗森与克罗·奥恩用《船歌》带你进入浪漫的水都,贡多拉在蜿蜒水道间来往穿梭,如诗如画。专辑在挪威国宝级小提琴家亚弗·泰勒弗森气势磅礡,撼动人心的《教会》画下句点。
24
14
古尔德遇见梅纽因
古尔德遇见梅纽因
这张专辑收录了正值盛年的古尔德和梅纽因合作的小提琴与钢琴的作品,包括巴赫《第四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第十小提琴奏鸣曲》及勋伯格的一首《幻想曲》。企鹅评价三星,评语称:“不管你是不是古尔德的崇拜者,万勿错过它的独辟蹊径但尘封已久的唱片录音。他的处理方法虽然怪,却另有一种阳刚之气,令人心驰神往。” 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是为小提琴与harpsichord(大键琴)创作的,但录制的时候,古尔德破天荒的没用大键琴来还原那种清脆的效果,而使用斯坦威大三角琴与梅纽因的小提琴合作。古尔德钢琴演奏的部分,仍然采用“非连音”的演奏法,声部很简约,但能听出来他对左手的重视程度,甚至比右手要高的多。除去他特殊的音色偏好,他的大脑想象力确实无法临摹。 巴赫《c小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BMV1017。1.西西里慢板,西西里舞曲感伤而如泣如诉的风格。二段体,各段分别反复。第一段旋律即巴赫《马太受难曲》中女低音咏叹调《神啊,请怜悯我们》。2.快板,雄壮而有力,三段体。3.慢板,如夏夜般温暧、宁静和柔美,主旋律充满强弱变比,给人以应答的感觉。4.快板,富有生气,二段体,各段都有反复。 贝多芬《G大调第十小提琴奏鸣曲》作品96,作于1811—1812年。此曲洋溢着丰盈的幻想与晚年的达观心境,充满了自由浪漫气息。 勋伯格《小提琴与钢琴幻想曲》作品47,作于1949年3月。是他最后完成的乐器作品,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极高。此曲中某些相似于慢速华尔兹、谐谑曲、艺术歌曲也被12音体系奇怪地变形了。勋伯格不知怎的,用完全不合理的方法综合了完全合理的技术要求。
7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