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钢琴)

00:00
05:11
主播信息
竹言笛语

竹言笛语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竹言笛语
关注
钢琴情缘
178
本人演奏的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欢迎收听!交流请加企鹅:1171359266,并备注蜻蜓FM。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斯拉夫舞曲》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1877年,勃拉姆斯把德沃夏克介绍给德国出版商希姆洛克,希姆洛克请他按照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模式写一组舞曲,演奏形式是钢琴二重奏。德沃夏克接受约稿后只用了两个月就写成八首民间风格的舞曲,在创作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曲子很适合写成管弦乐,于是他索性写了两套手稿,一套是钢琴二重奏的,一套是管弦乐的,作品编号都是46。从那时到现在,流行的是管弦乐《斯拉夫舞曲》,二重奏的演奏机会不是很多。《斯拉夫舞曲》使德沃夏克一举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这是因为民族主义音乐当时正在形成潮流,民族风格的音乐有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入欧洲乐坛,激起人们对民族乐派的浓厚兴趣。
196
16
小泽征尔《德沃夏克在布拉格》
小泽征尔《德沃夏克在布拉格》
《德沃夏克在布拉格》1893年12月16日,德沃夏克的代表作、其最后一部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于纽约举行首演,获得空前的成功。100年后,即1993年12月16日,为了庆祝这部伟大作品首演的成功和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当今最活跃的音乐大师——东方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捷克钢琴大师弗库什尼、多次荣获格莱美奖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和世界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斯塔德齐聚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举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音乐会,演出了德沃夏克的著名作品。 这张专辑即是这场盛大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在专辑中,这些世界顶尖的音乐大师们的表现异彩纷呈,女中音歌唱家斯塔德演唱了《妈妈教我的歌》等两首歌曲,她的演唱圆润甜美、饱满厚实,令人赞赏不已。帕尔曼、马友友以及乐团演奏的《狂欢节序曲》,高水准的表现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一张高水平演出的现场录音名盘。 在这张CD里,女中音斯塔德(Frederica von State)只唱了两首歌,其中一首是《妈妈教我的歌》。但是,只这两首歌就足以让她入选。短短的两首歌,她表现出圆润甜美与厚实的嗓音却让人赞赏再三。除了女主角之外,这张CD的其他节目也是所有女中音演唱CD所没有的。您同时还可以听到帕尔曼、马友友、弗库什尼(Rudolf Firkusny)以及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出。这张是1993年12月16日在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所录下的,全部都是德沃夏克的作品。没想到这个厅里所录下的音质会这么的优美,我建议所有古典乐迷都要买一张。
81
11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八首最受乐迷喜爱的小夜曲,包括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莫扎特、海顿、布鲁赫、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罗德里戈的著名管弦乐作品。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48,作于1880年冬天,1881年完成。题献给莫斯科音乐学院总管兼大提琴演奏家康斯坦丁·阿尔布列希特。此曲最初起草时,柴科夫斯基想作成介乎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间的形式。最终才定稿成为弦乐的组曲形式。但在作曲形式上仍保持着交响曲的结构,每个乐章在调性上也保持在一致的连贯性。这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旋律最优美,只用弦乐合奏,产生出清澈、柔美的效果。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22,作于1875年。这部作品是德沃夏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与古典音乐传统相结合的独特风格。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德沃夏克对捷克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独特风格,成为经典之作。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1787年8月24日作于维也纳。此曲最能表现明快、优雅及富有魅力的莫扎特作品特点,不仅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心中的经典。 布鲁赫《小提琴与乐队“小夜曲”》作品75,作于1899年夏天,位于贝吉斯-格拉德巴赫附近的伊格尔农庄——一个作曲家终生依恋的地方,他经常逃到那里休息和放松。 沃尔夫《G大调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小夜曲”》完成于1887年,是胡他最具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之一。最初这首作品只是简单地被命名为“G大调小夜曲”,但到了1890年4月,沃尔夫又在他的信中提到将作品名改为“意大利小夜曲”。 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小夜曲》作品7,是为13件管乐器而作,作于1882年,同年11月27日首演。乐曲为行板的单乐章作品,采用奏鸣曲式写成。 罗德里戈的《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作于1954年。此曲是根据西班牙竖琴大师Nicanor Zabaleta的要求而改编的作品。这部协奏曲以其深情和雅致著称,被广泛认为是罗德里戈最迷人的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部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罗德里戈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竖琴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175
23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降E大调第五号交响曲》作品82,作于1915年。此曲洋溢着乐观、积极、明朗的情绪。西贝柳斯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曲是受到充分重视并且经过精雕细琢的作品。 交响诗《传奇》作品9,作于1892年,西贝柳斯自述“这是我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甚至可以说,此曲包含我全部的青春,因为这表现我的心理状态。”原曲名《En Saga》,Saga是瑞典语,指以散文写的历史故事。瓦格纳根据以佛坦为主神的北欧神话“艾达(Edda)”,与以日耳曼的英雄齐格飞为中心的“尼伯龙根之歌”等各种Saga为素材,创作需要以4夜的时间上演的乐剧《尼伯龙根之指环》,西贝柳斯则在此曲中没有交代清楚是以什么故事为素材,只说是“一则传说”(En Saga)。不过也有人说,Saga是指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芬兰的神话,应该是“卡列瓦拉” (Kalevala),西贝柳斯以“卡列瓦拉”为题材写了多首交响诗。但此曲没有与之有关连,西贝柳斯也没有具体指明是根据什么故事。不过把此曲当作描写“卡列瓦拉”气氛的音乐来听,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 交响诗《塔皮奥拉》作品112,作于1925年。此曲内容取材于民族史诗《卡列瓦拉》中摘下的四行诗句:“那里有北国幽暗绵延的森林,在原始梦幻中蕴藏着太古的神秘;那里住着伟大的森林之神,森林的精灵就在幽暗中蠢蠢欲动。”塔皮奥拉为森林之神。弦乐奏雄浑的森林主题,大提琴与低音管奏朴素动机,表示森林与大地之悠久,木管奏由森林主题变形的塔皮奥拉主题,中提琴与单簧管奏副主题,象征塔皮奥拉的部下,即森林中精灵们。塔皮奥拉主题变形产生各种阴影,最后弦乐以象征悠久的和弦结束。
79
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