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129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降E大调第五号交响曲》作品82,作于1915年。此曲洋溢着乐观、积极、明朗的情绪。西贝柳斯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曲是受到充分重视并且经过精雕细琢的作品。 交响诗《传奇》作品9,作于1892年,西贝柳斯自述“这是我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甚至可以说,此曲包含我全部的青春,因为这表现我的心理状态。”原曲名《En Saga》,Saga是瑞典语,指以散文写的历史故事。瓦格纳根据以佛坦为主神的北欧神话“艾达(Edda)”,与以日耳曼的英雄齐格飞为中心的“尼伯龙根之歌”等各种Saga为素材,创作需要以4夜的时间上演的乐剧《尼伯龙根之指环》,西贝柳斯则在此曲中没有交代清楚是以什么故事为素材,只说是“一则传说”(En Saga)。不过也有人说,Saga是指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芬兰的神话,应该是“卡列瓦拉” (Kalevala),西贝柳斯以“卡列瓦拉”为题材写了多首交响诗。但此曲没有与之有关连,西贝柳斯也没有具体指明是根据什么故事。不过把此曲当作描写“卡列瓦拉”气氛的音乐来听,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 交响诗《塔皮奥拉》作品112,作于1925年。此曲内容取材于民族史诗《卡列瓦拉》中摘下的四行诗句:“那里有北国幽暗绵延的森林,在原始梦幻中蕴藏着太古的神秘;那里住着伟大的森林之神,森林的精灵就在幽暗中蠢蠢欲动。”塔皮奥拉为森林之神。弦乐奏雄浑的森林主题,大提琴与低音管奏朴素动机,表示森林与大地之悠久,木管奏由森林主题变形的塔皮奥拉主题,中提琴与单簧管奏副主题,象征塔皮奥拉的部下,即森林中精灵们。塔皮奥拉主题变形产生各种阴影,最后弦乐以象征悠久的和弦结束。
节目(5)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塞尔金《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塞尔金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作品。 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作于1892-1893年间,萨尔兹堡附近的小城巴德-伊雪尔,是他晚年孤独悲伤之余,为克拉拉所写的作品,更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钢琴作品。此时,随着勃拉姆斯的姐姐和一些亲友的相继故去,勃拉姆斯黯然神伤,作品表达了勃拉姆斯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这套作品是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代表作品,乐曲中反映出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思想。在乐曲创作上,勃拉姆斯虽采用简洁的曲式结构,但却将各种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旋律及动机处理等作了丰富的变化,塑造了其独一无二的音乐语言。 贝多芬《以安东·迪亚贝利的圆舞曲为主题的三十三首变奏》作品120,通称《迪亚贝利变奏曲》,作于1819至1823年。此曲充分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艺和晚期的艺术风格,跻身一流钢琴作品,常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历来受到极多赞誉,也成为点石成金的变奏曲的典范。贝多芬将这部作品的标题定名为“变化”,做为与其他变奏曲的区别,由于贝多芬在此33段变奏里,所用的演奏技巧非常惊人,因此成为音乐史上无与伦比的著名变奏曲。
罗杰斯特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
22
这张专辑是罗杰斯特文斯基分别与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二、三、四交响曲》、《哈姆雷特组曲》。 罗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俄罗斯著名指挥家。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拥有着卓越技巧的大师。他在指挥乐队时,能够以一种非常镇静和有条理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乐队,并且十分善于利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轻松的幽默感来调动和引导乐队队员,启发他们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对音乐的想象力。 罗杰斯特文斯基的指挥泼辣豪放、才气横溢,具有敏锐的色彩感和柔润的音乐性,善于借助于朝气蓬勃的手法使乐队的音响达到协调与均衡。他的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接受能力,这是他之所以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家的重要因素。
西蒙·黛娜史坦《巴赫·二、三部创意曲》
33
这张专辑是美国钢琴家西蒙·黛娜史坦重返巴赫的怀抱,演奏巴赫键盘作品的基石之作《二、三部创意曲》。这些优美且广为人知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古典乐迷的最爱,透过她的优异诠释,将让巴赫的作品更广为人知。西蒙·黛娜史坦曾表示,记忆中,最早听过的巴赫作品便是《创意曲》。《纽约时报》表示:“在巴赫作品众多如林的诠释中,这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声音”。《史雷特杂志》称:“她犹如过往的音乐女祭司,如兰道芙斯卡(Wanda Landowska)与海丝(Myra Hess)。”而《时代杂志》则称:她“捕捉到了新鲜与精巧”。 巴赫一共写了30首创意曲,其中,二部创意曲15首、三部创意曲15首。《二部创意曲》是巴赫比较精巧的创作之一,高、低声部各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表达出的却是巧夺天工般的效果,可以把它比喻成知己,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互相欣赏、理解走到一起。《三部创意曲》声部的增多对弹奏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同时也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力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材料。由于各乐曲的织体、结构成份的不同,在巴赫笔下对各个声部的处理以及力度和色彩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第一辑)》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第一辑)》
这套10CD合辑收录了长笛演奏家让-皮埃尔·朗帕尔1954-1963年间的全部录音。 让-皮埃尔·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1922-2000)法国长笛演奏家,是蜚声四海的大师级人物。他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也是法国管乐五重奏团和巴黎巴罗克合奏团的创始者。1947年朗帕尔在日内瓦国际比赛获大奖,被聘为威西歌剧院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与美国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博得一致赞赏。1956-1962年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在著名的长笛大师中,朗帕尔具有几个最大的亮点,一是他为全面发展长笛演奏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足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 2000年5月20日,朗帕尔在巴黎去世。小提琴家斯特恩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使得全世界重新以独奏乐器的角度来重视长笛。”朗帕尔是历史上第一位使长笛获得国际地位和广大听众的长笛演奏家。他和著名的钢琴家和弦乐演奏家一样,赢得了无数乐迷的追捧。他在全球有许多忠实的乐迷,人们津津乐道于他那种独特的微妙音色。1989年,朗帕尔在自传《我钟爱的音乐》(Music,MyLove)中写道,在1940年代,一位长笛演奏家如果不是某个乐团的成员,几乎不可能与乐队合奏协奏曲。从演奏生涯的开始,他就特别注重复兴长笛的地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让这种做法成为现实。除了过人的天赋,朗帕尔还有着充沛的精力,他为推广长笛音乐做出了许多努力,使得这件乐器重新获得18世纪那样的辉煌地位。到今天,长笛独奏家能够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朗帕尔的演奏优美高贵、温馨而洗练,音色质朴醇厚。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际里就会立即浮现出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悦耳的笛声。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温馨而洗炼的表情,使人们聆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他对巴洛克音乐的掌握尤见功力,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及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许多当代作曲家为他创作过作品,如普朗克、让·弗朗赛、让·马蒂农以及皮埃尔·布烈兹等。他是一位知名的巴洛克音乐大师,对此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古代音乐中的长笛》一书。他发掘出不少失传的作品,编订了许多长笛曲,包括海顿、维瓦尔第和勒克莱尔等人的作品。此外他还将一些小提琴曲改编为长笛曲,丰富了长笛曲目。
144
209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蒙波的钢琴作品,包括:《内心印象》九首、《沉默的音乐》第四册、《歌与舞》四首。 费德里科·蒙波(Federico Mompou,1893年4月16日-1987年6月30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作曲家。他的创作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以及埃里克·萨蒂的简约风格影响,十分恬淡安逸,而又带着淡淡的西班牙气质。他不写作大型作品,所作基本上都是钢琴曲、歌曲、吉他曲等小规模作品。由于其独特的风格,蒙波的音乐在20世纪乐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过不少奖项。 蒙波是一个羞涩、说话细声细气和内省的人,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他从不写作歌剧、协奏曲或交响曲这些大型作品,就连他少数的合唱作品也尽可能的短小精悍。他的作品以艺术歌曲、钢琴小品及吉他小品为主。他的音乐充满了他所钟爱的加泰罗尼亚色彩和印象,风格以精简和优雅为主。其创作还可见萨蒂“简约风格”的影响,省略了调号及小节线,偶尔还会插入傻里傻气的评论,自称为“原始派”。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钟铃厂工作,因此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均可见模仿钟声的片断。 蒙波的音乐有淡淡的西班牙风味,有一丝清凉,有一丝安逸和寂静。其旋律并不复杂,可似乎隐藏着无限深邃的东西。聆听蒙波的音乐,或多或少都需要细心的把握和审慎的态度。其钢琴代表作有:《十二首歌与舞》、《肖邦主题变奏曲》、《内心印象》、《儿童场景》等。和罗德里戈等人时代大致相同,蒙波的吉他作品也是相当有名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康波斯特拉娜组曲》。其声乐作品最著名的有六套《儿歌集》、《田园》等。
70
15
洁姬·伊凡可《觉醒》
洁姬·伊凡可《觉醒》
这是洁姬·伊凡可的演唱录音,要让歌迷的听觉再次甦醒,感受直达天听的美声魅力。当年稚嫩的洁姬,如今蜕变成为美丽蝴蝶展翅高飞,她那益发成熟的歌唱风格,再次唤醒我们对于美声的渴望与悸动。专辑由制作过美声男伶、海莉、凯瑟琳·詹金斯的超级唱片制作人尼克·派翠克亲自操刀,收录了十二首歌曲,依旧以洁姬最擅长的古典跨界曲目为主。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她翻唱了HBO热门影集《冰与火之歌》里的经典插曲《卡斯特梅的雨季》,这是一首描述兰尼斯特家族有债必偿的哀凄歌曲,原先是由男声演唱,但交由洁姬重新诠释后,那如奇幻史诗般的音乐效果更加凸显,因此成为首波主打歌。 专辑第一首安排了启蒙洁姬音乐天份的《歌剧魅影》插曲《Think of Me》。此外,她也诠释电影配乐大师颜尼欧·莫利克奈电影《狂沙十万里》的著名主题曲《Your Love》、U2葛莱美奖专辑《约书亚树》中的超级金曲《With or Without You》、荷兰哥德金属乐团:致命诱惑于2005年推出的畅销单曲《Memories》等等,充分展现洁姬掌握不同风格的跨界唱功。洁姬曾经表示:“我还是渴望诠释古典乐曲,这确实有别于其他孩子,而且古典音乐更能表达真正的情感。”于是在这张专辑中,她演唱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卡西尼的《圣母颂》等作品,而此辑更为洁姬量身打造两首全新歌曲《Take Me There》与《Open Fields of Grace》。
67
12
郑京和《小提琴演奏录音》
郑京和《小提琴演奏录音》
这套合辑收录小提琴家郑京和1978-2000年的录音,包括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和室内乐作品。其中CD8,CD9,CD10是“郑氏钢琴三重奏”(郑京和-小提琴、郑明和-大提琴、郑明勋-钢琴,郑氏三兄妹全部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都获得过相应器乐国际大奖,是享誉国际的音乐世家组合)。CD7是郑京和与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合作,获得1994年留声机唱片大奖的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唱片纸套采用原始封套设计,在德国压碟,音质非常出色。 郑京和不但是最早扬名西方世界的东方音乐家,也被公认是过去五十年来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她1948年出生于韩国的音乐家庭,六岁开始学琴,十二岁赴美国师从加拉米安,以及小提琴名家西格提、戈德伯格,乐风以兼具热情、智性以及高超的技巧闻名。1967年与祖克曼一同得到列文垂特大赛首奖之后,开启了职业演奏生涯的大门。近年除了持续演奏,郑京和也在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韩国梨花大学任教。 郑京和从1978年开始为EMI录音。二十二年里,郑京和陆续为EMI录制了十数张唱片,全部收录在这一盒专辑里,特别是她所擅长的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初期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布鲁赫与巴托克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几乎每一位小提琴家都会提出自己说法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其中,与西蒙·拉特尔合作的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在1994年获得留声机唱片大奖。 室內乐则有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与弟弟郑明勋、姐姐郑明和合作的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三重奏;1978年与与普列文、托泰里耶合作的门德尔松与舒曼钢琴三重奏,以及一张收录各种珍贵小品的专辑。 聆听这套合辑,可以发现郑京和展现出她的多面性,既是一位顶级的音乐会独奏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室内乐演奏家。
109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