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长养万物

00:00
07:08
主播信息
云梭无影

云梭无影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云梭无影
关注
道家古琴
495
道家思想对古琴文化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音希声”等核心理念上。古琴的形制与音色设计均体现了道家对自然的崇尚,如三音(散音、泛音、按音)分别象征天地人三才,模拟自然之声。道教经典《道德经》提出的“大音希声”成为古琴美学的重要追求,强调余韵与弦外之音,而非单纯技巧炫耀。这种思想促使古琴音乐形成“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审美风格,与道家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哲学高度契合。 道家思想塑造了古琴独特的审美标准。音色上追求“清微淡远”,演奏中强调“心静气平”,要求演奏者摒弃杂念,达到“神与道合”的境界。这种审美不仅体现在音乐结构上,如散板、慢拍的使用,也体现在演奏环境的选择上,如山林、溪泉之旁,以契合道家隐逸文化。同时,道家对“余韵”的重视,使得古琴音乐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哲学意蕴。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孙贵生/张福全/楚世及/北京中国古典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 当代古琴名家孙贵生 辨梦琴缘续千年珍藏版 张福全、楚世及 指挥北京中国古典乐团伴奏及协奏 列名【今虞琴刊】历代名琴谱之「辨梦」古琴为北宋名家黄谦所收藏,琴款为仲尼式,通体蛇腹断纹,该琴音韵古雅,清越中见醇厚。当代古琴名家孙贵生是已故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入室弟子,琴艺洒脱温婉,出神入化,尽得查公真传,正与此千古名琴相得益彰!孙贵生自1959年师从著名古琴学家查阜西大师习琴,其后又受教于广陵派古琴大师张子谦及虞山派古琴宗师吴景略,深得三位大师之耳提面聆,琴艺自成一格。 查阜西大师是史上少有的古琴全面艺术大家,曾组织今虞琴社,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等职;在古琴艺术研究、教学、创作、演奏以及组织领导古琴学术研究、艺术活动等方面做出了令人景仰的贡献。查阜西大师因对琴曲《潇湘水云》的打谱赢得了「查潇湘」的美誉,其古琴演奏具有一种悠然从容、疏朗真挚的精神,以古琴的艺术性鲜明地体现了文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趣。查大师曾编着古琴书籍【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第一辑),并在当时率领古琴调查组整理、搜集了大量琴学史料,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钢丝录音数据,现在琴人常备的「老八张」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查阜西琴学文萃】则是查大师留给后人的最后一部关于古琴的遗著。查阜西大师亲炙之门生为数不多,较具代表性者有现任中国琴会会长李祥霆、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吴钊、古琴名家孙贵生等人。 本专辑由孙贵生大师弹奏「辨梦」名琴,所收录乐曲细说春秋、东汉、六朝、唐、宋、明、清直至现代,不论是琴箫的对答、小合奏的烘托,或是大乐团的造势,都令人耳目一新;优美动听的清新曲调,不但倍增中国琴曲之亲和力,更赋予古琴艺术以划时代的新生命。
658
1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森巴赫》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森巴赫》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曼、舒伯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对艾森巴赫来说,海顿或米凯兰杰利、李赫特风格,以其乐念和声响的大胆而讨人喜爱。他不讳言他认为奏鸣曲是真正的钢琴音乐:身为奥地利─波西米亚钢琴学派的先驱,其论点和音色是大胆创新的,其复式协奏曲风格的对话是动态而攻击的。按比例缩小的花拳绣腿并非他的风格,他偏好清晰光明额外的踏瓣,和纯净弹跃的十六分音符,赤裸裸的但有助于气氛的回响,演奏呈示部但不重复第二次。他钟爱海顿创意的光辉灿烂将《D大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转换成为,由崩毁的音符组成的狂暴酒宴、钻石精刻般的断奏和骑士风范般的圆滑线,以它们独特的、嬉游的管弦乐喧嚣地威胁着。在柔板中,他展现为莎士比亚悲剧性所破坏的豪华宏伟表情和狂喜随想曲;在休止和寂静的张力中,他呈现预言的语法规则。 当其它只看出悠闲的部分,艾森巴赫发掘莫扎特的严肃性,其演奏对时机的掌握分秒不差,并且能够做出绵延、优雅的歌唱,其语法如雕刻般明朗,其诗意和灿烂点缀以纯真但也带着都会生活的复杂度。《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那怡人的法国号主题、那总奏和装饰乐段,终曲中,那狂喜的如纸风车般旋转的下行音阶、那自制的对比、那渴切的休止和渐柔渐缓,这些动态、振奋的演奏,展现绝对完美的诠释典范。同样地,《降B大调柔板》那痛苦的、持续的如歌曲调后半段是直截地,并没有最早印行的原谱中那些交替的装饰音。“我发现自己支持这样的理论:莫扎特那些巧工和装饰仅是为了覆盖那些长音之间的距离,他那个时代的钢琴实在没办法充分支撑这些长音。换言之,装饰音对他来说是实作层面的需求,它们并没有任何旋律上的目的,以现代钢琴的声音力度和持久度来看,将任何东西加入莫扎特的旋律线显然是多余的。” 莫扎特为钢琴创作的十二段变奏曲《小星星变奏曲》的那沉思的第十一段变奏,在情感上是如此的大异其趣于大众眼中的那位微笑萨尔兹堡天才;而贝多芬的广板,显示艾森巴赫对于这位巨人的悲伤面式多么地了解,这些令艾森巴赫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舒伯特诠释者,其“绵长的连奏”的能力为亨泽所钦佩。在《A大调奏鸣曲》中,他拒绝跟随既定的传统,决定要使其现代化以追随施纳贝尔的号召:“重新检视钢琴奏鸣曲,并发掘它们强烈的戏剧成分、冲突对立和慑人的故事性,在这里面的每个音符都有其心理上的目的。”
81
2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