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智识过剩

00:00
03:26
主播信息
遥寻

遥寻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遥寻
关注
喻世明言|冯梦龙著
293
《喻世明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座高峰,《醒世恒言》收录了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共四十篇。《醒世恒言》的题材包罗万象,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交织,集中呈现了“三言”的思想、艺术的特色与成就。
孔乙己|准风月谈|鲁迅
--
《准风月谈》收作者1933年6月至11月间所作杂文六十四篇。1934年12月上海联书局以“兴中书局”名义出版,次年1月再版,1936年5月改由联华局出版。作者生前共印行三版次。书名源自上世纪《自由谈》编者所发一则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该书共收录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六十四篇。包括《夜颂》,《“吃白相饭”》,《晨凉漫记》,《秋夜纪游》等。原版书如今已成珍品。距今未过百年,读来却苍桑倍感。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智识过剩社会问题

# 经济恐慌生产过剩

# 铲除智识政策手段

# 实用教育命理学

# 会考制度筛选学生

文章以“智识过剩”为核心矛盾展开,指出全球生产过剩导致经济恐慌,而智识过剩进一步加剧社会危机。以美国赊借粮食与中国“丰收成灾”为例,揭示资源分配失衡的现实。中国农村因推广现代教育加速破产,暗示智识过剩与实用需求脱节,形成“智识丰收成灾”的悖论。
西方国家通过极端手段应对智识过剩问题,如德国焚烧书籍、强制大学生劳动,中国则采用严厉会考制度筛选学生,试图将智识青年“刷回民间”。作者批判此类铲除智识政策手段实为回避社会矛盾,认为其本质是压制思想自由与创造力。
为解决智识过剩恐慌,文章提出推广“实用教育命理学”与“识相学知识”两类工具性学问,强调顺从现实与敬畏权威。通过讽刺性例证(如触电验证电学、飞机投弹测试效用),揭露实用教育沦为暴力规训工具,最终使知识沦为服务统治的技术手段,而非启迪民智的载体。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