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百家讲坛》 20110821 鲍鹏山新说《水浒》 武松(二)赖汉娇妻

00:00
38:38
主播信息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
关注
孔庆东系列合集丨百家讲坛
967
孔庆东老师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合集。合集共包含两部内容:《孔庆东看武侠与金庸小说》、《鲁迅》
于赓哲系列合集丨百家讲坛
488
于赓哲老师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合集。合集共包含六部内容:《大唐巾帼传奇》、《大唐开国》、《大唐英雄传》、《狄仁杰真相》、《开元盛世》、《隋唐风云》
马未都系列合集丨百家讲坛
1603
马未都老师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合集。合集共包含七部内容:《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漆器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玉器收藏》、《说收藏之杂项篇》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潘金莲婚姻悲剧原因

# 武松拒绝潘金莲原因

# 武大郎性格特点分析

# 水浒传婚姻不幸案例

# 鲍鹏山水浒人物分析

# 古代女性命运困境

# 宋代社会伦理影响

# 叔嫂关系伦理冲突

# 潘金莲爱情至上心理

# 潘金莲心理压抑解析

# 鲍鹏山新说水浒解读

# 武大郎绰号三寸钉古树皮

# 矮脚虎王英人物评价

# 一丈青扈三娘婚姻对比

# 金圣叹评水浒人物

鲍鹏山通过《水浒传》中武松与潘金莲的叔嫂关系,揭示了潘金莲婚姻悲剧原因。潘金莲因反抗大户侵犯,被报复性嫁给绰号“三寸钉古树皮”的武大郎,其婚姻不幸源于社会对底层女性的压迫。武大郎性格懦弱、相貌丑陋,与潘金莲的爱情至上心理形成强烈冲突,导致她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
潘金莲初见武松时,因武松的英武形象和英雄气概产生情感投射。她试图通过主动示好打破叔嫂关系伦理冲突,但武松以“三不政策”(不见怪、不搭茬、不上心)坚守道德底线。金圣叹点评指出,潘金莲的“心邪”与武大的“混沌”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其悲剧的必然性。
鲍鹏山对比了潘金莲与一丈青扈三娘婚姻对比,指出两人同样被迫嫁给矮小猥琐的丈夫(武大郎与矮脚虎王英)。不同的是,扈三娘最终接受命运,而潘金莲因心理压抑和宋代社会伦理影响走向极端。这反映了古代女性命运困境中,个人反抗与社会压迫的复杂矛盾。
通过分析武松拒绝潘金莲原因,鲍鹏山强调《水浒传》对男性英雄“打熬气力、不近女色”的塑造逻辑。潘金莲的悲剧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缩影。其最终走向犯罪,既有自身追求爱情至上的心理因素,也受制于封建伦理对女性情感需求的漠视。
鲍鹏山新说水浒解读认为,潘金莲的形象超越传统“淫妇”标签,需从人性弱点和社会制度双重维度理解。武大郎性格特点分析揭示其作为丈夫的失职,而武松的“圣贤之相”则凸显《水浒》对伦理秩序的维护。这一系列分析为重新审视水浒人物提供了更立体的视角。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