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04【经济世界】钻石和水,哪个更有价值?

00:00
06:07
主播信息
蓝狮子

蓝狮子

只与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
关注
沸腾新十年:中国移动互联网2010-20
228
这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江湖群侠传”。 2010年之前,是中国PC互联网崛起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发家史; 2010年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业界以为的既定局面开始涌现无限可能。美团、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拼多多……许多新鲜面孔开始挑战三巨头的权威,催逼这个行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变革。 技术、商业、竞争、资本、并购等,开始逐渐成为新十年的主题。 十年间,众多人、事、物或是昙花一现,或峰回路转,或强者愈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在纷繁的人物沉浮、企业兴衰、资本博弈之中书写。本栏目介绍了十年间中国互联网江湖中的著名事件、典型企业,以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让我们站在前浪的肩头,用长远的眼光,更好地谋划个人与企业的发展,学会通行世界的商业语言,推动国家更进一步的繁荣与开放。
中国经济2025:经济学家王德培权威解读
1389
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时代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期,推动上一轮繁荣的动能已显著衰退,中国唯有调整经济结构、顺应科技文明、切换发展动能,才能在经济结构性筑底中化危为机。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思维甚嚣尘上,新旧产业青黄不接,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潭。困境之下,中国有自己的化解之道:以超级工程为代表的诸多大国红利,多元新兴产业合力接棒旧支柱产业,抢占科技红利与数智高地,把握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机缘,上述要素将共同构成下一阶段中国实现经济筑底的主要动力。多重挑战之下,中国必须全面强化自身多元优势,方能在结构筑底后进入下一轮繁荣期。 《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具体分析上述全球性挑战和中国经济独特优势,阐释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新空间、新机遇。本书实证丰富,分析透彻,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结构筑底,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日本商业400年:四大财团百年历程
338
控制日本命脉的四大财团——住友、三井、三菱、安田,是如何发迹的? 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日本崛起的秘密? 三井财团从一个小绸缎庄成长为拥有雇员 24 万的大财团; 享誉世界的三菱财团最初只是个贩卖天水桶的小作坊; 有着 400 多年历史的住友财团拥有多个世界 500 强企业; 世界大商业银行富士银行的前身只是安田财阀的一部分…… 日本风起云涌的 400 年商业史中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国家强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中日两国走上不同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稻盛和夫、吴晓波作序推荐 出井伸之、水均益、张颐武、加藤嘉一、许知远倾情推荐 尘封已久的故事,从 16 世纪开始讲起……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资源稀缺性经济学分析

# 经济学选择与稀缺研究

# 权衡取舍的经济学逻辑

# 政府税收与支出决策

# 钻石与水价值悖论解析

# 时间稀缺与资源配置

经济学作为研究资源稀缺性的人类行为科学,聚焦于个体、企业及政府在有限资源下的选择与权衡取舍。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提出,资源稀缺性要求人们在时间、金钱等约束中做出决策,例如企业需平衡雇佣成本与技术开发,政府需制定税收政策与支出计划,这些选择均体现了经济学选择与稀缺研究的核心逻辑。
钻石与水价值悖论解析是资源稀缺性经济学分析的经典案例。尽管水为生存必需品,其价格却低于非必需品的钻石。这一矛盾源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钻石因开采难度高而稀缺,水在多数场景中易获取,但沙漠等极端环境下其价值会逆转。该案例揭示了商品价值与即时稀缺性的动态关联。
时间有限性进一步强化了资源稀缺的普遍性。即使最富裕者也无法突破24小时的时间限制,迫使所有个体在时间稀缺与资源配置中进行权衡取舍的经济学逻辑应用。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经济学并非教条,而是通过分析制度与市场逻辑,帮助人们科学衡量利益得失,做出最优决策。
政府选择涉及税收征收、债务平衡及公共领域运营等复杂问题。例如,政府税收与支出决策需权衡公共服务投入与私营经济效率,不同经济学家对医疗体系等议题的分歧反映了政策制定中资源分配的多维挑战。然而,所有讨论均基于资源稀缺性这一共识,运用相同术语探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最终,经济学的核心方法论在于通过权衡取舍分析,揭示个体与社会在资源限制下的行为规律。无论是钻石与水价值悖论,还是政府政策设计,经济学均提供了一种系统性思维工具,帮助理解并应对资源稀缺性经济学分析中的现实问题。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
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
《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周期性拐点中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在跨度为50—60年的康波周期中,中国乃至世界正走出长达20年的繁荣阶段,世界经济正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也承受着“L形复苏”的长期考验。同时,在地缘冲突加剧、极端气候常态化、科技创新爆发、人口结构危机、货币体系动荡五大变量的冲击下,传统的周期理论或将被颠覆——不能被动等待萧条期的结束,而必须主动出击、调整结构,方能走出危机。 本书从科技壁垒、全球经济区域化、气候危机、人口老龄化、教育困境等问题切入,具体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变量和结构性演化坐标,探寻中国经济渡过经济拐点的“强心剂”。以“改革空间”就是“发展空间”的理念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以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跃升展现市场活力,全面总结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切换中以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锚点,阐释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新空间、新机遇。 本书实证丰富,分析透彻,从五大变量入手,探寻中国产业升级动力,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425
7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