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格什温、伯恩斯坦的管弦乐作品》
12

伯恩斯坦《格什温、伯恩斯坦的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奏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前奏曲》和伯恩斯坦自己创作的《西区故事》交响舞曲。伯恩斯坦并担任了录音中的钢琴演奏。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作于1924年,是一首写给独奏钢琴及乐团的乐曲,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 格什温创作的体裁众多,但“前奏曲”却是他为钢琴而创作的唯一音乐形式。这些前奏曲最初只创作了六首并于1926年演奏了其中的五首,但因曲谱遗失,目前仅剩三首留存于世。《三首前奏曲》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优雅的和诗意的“蓝调”,展现了出作曲家敏感和沉思的一面。 伯恩斯坦《西区故事》交响舞曲是将音乐剧中的精华乐段改编而成。整部交响舞曲充满了现代城市的律动,再现了纽约作为一个移民大都会的时代景观。在伯恩斯坦充满灵感的音乐面前,即便没有欣赏过整个音乐剧,观众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情绪。
节目(1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李赫特《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李赫特与马泽尔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他独奏的舒曼《蝴蝶》。李赫特的演奏抛开了勃拉拇斯的德奥系钢琴传统,将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做了富有诗意和狂想、温文而狂傲的新观点诠释,他那无所不能、震古烁今的技巧更令人大开眼见。这个李赫特与马泽尔合作的版本,不但乐句更流畅洗炼,和乐团间的配合也最完美协调,是李赫特对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最精妙的诠释。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开始构思这部作品。1881年三月,勃拉姆斯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勃拉姆斯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舒曼《蝴蝶》作品2,作于1829-1831年间,是一首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作。此曲旋律奔放诡异,感情浓郁激烈。写于舒曼20岁时,这部短小美丽的作品,揭示了他的作品基调:结合音乐与文字、诗与音乐的情感。
雷吉纳德·凯尔《单簧管演奏录音辑》
15
这套合辑收录了英国单簧管演奏家雷吉纳德·凯尔(Reginald Kell)1950年代在美国的演奏录音,曲目有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与《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三重奏》、《木管小夜曲》,贝多芬《单簧管三重奏》,舒曼《幻想小曲》,勃拉姆斯《单簧管三重奏》、《单簧管奏鸣曲》,圣桑《单簧管奏鸣曲》,德彪西《第一狂想曲》,还有欣德密特、巴尔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米尧、佛汉威廉士、拉威尔、柯瑞里、克莱斯勒等作曲家为单簧管创作的乐曲。最后,当然不会忽略被誉为单簧管唱片史上最重要的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录音。凯尔的演奏风格严谨,正统中带有浪漫的色彩,音色相当优美。 雷吉纳德·凯尔(1906-1981)曾经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求学,1932年以后开始活跃于音乐会的舞台,先后在伦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一九四八年开始把事业重心移向美国。定居纽约之后,凯尔除了频繁的奏事业(特别热爱演奏室内乐),也开始灌录大量的唱片,并且曾经出版《凯尔吹奏法》和一些练习曲。
凯伦·玛丽·加勒特《美如玫瑰》
55
这张专辑是新世纪钢琴家凯伦·玛丽·加勒特2006年发行的,以其深情且富有诗意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专辑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被列为2007年最佳成人当代录音的“Top Twelve List”之一,并荣获了2007年New Age类别中的“最佳器乐专辑奖”。 专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凯伦·玛丽·加勒特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深刻体验。专辑中的音乐作品通过钢琴演奏展现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其中《Vinot and the Sea Bird》是专辑中的一首代表性曲目,被用于一些文学活动的配乐,如“人生路上, 不止步”读书会。这张专辑还包含了一些以玫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如《It's About the Rose in the Vase on the Table》,这些作品通过音乐探索了玫瑰象征意义的多重层面。 这张专辑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世界音乐与古典音乐元素,凯伦·玛丽·加勒特探索了一些新颖且令人兴奋的东西,无论你将这种音乐风格称作什么:新世纪音乐、成人当代音乐、轻柔爵士、古典风启发的音乐,或者其他什么……它都很成功,而且非常美妙,尤其是在你想要沉浸在它那怀旧色调的氛围中的静谧时刻。凯伦·玛丽·加勒特在音乐风格、质感、演奏技巧和情感深度方面深入地挖掘,创造出了一种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拉度·鲁普》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拉度·鲁普》
这张专辑收录了拉度·鲁普的演奏录音,包括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格里格的钢琴作品。 鲁普1971年录制的舒伯特奏鸣曲D.784把我们带到他所开创的一个新领域。在这部奏鸣曲录音里,除呈现作品本身外,我们可以察觉出一种正在消失中的特有俄罗斯学派作风。这种风格明显地表现在第一乐章的响亮极强奏,及最后一个乐章的处理当中。尤其最后一个乐章说明了鲁普是何以能赢得范·克莱本大赛首奖。不只是在高速弹奏时能保有像水晶般明晰的触键,而且在最后的可畏八度音中,显得特别大胆而光采,即便当今知名钢琴家在此都刻意略去部分音符,以免弹奏时会影响速度。1971年鲁普就充分显示他在弹奏八度时的超技,事实上,这个特点也表现在演奏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舒曼《幽默曲》和巴托克《钢琴奏鸣曲》。虽然如此,他又不是那种急于演奏某些曲子,如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以自我炫耀的那种钢琴家。 在前述奏鸣曲录制十年后录制的《乐兴之时》D.780,可引领人们到鲁普诠释舒伯特作品的中心概念.你可以发现他表现这六首作品时所深深沉浸的忧郁、晦暗气氛,可以听到人类心灵的孤寂(如第二号的第二主题)、徒劳的挣扎(第一号中段)、高度的歌唱性,又常常语带哀愁与压抑,这些使得这部作品可被称为钢琴作品中的《冬之旅》。
--
33
宁静祥和的大提琴专辑
宁静祥和的大提琴专辑
这张专辑收录了24首美妙的大提琴作品,由罗斯特洛波维奇、杜普蕾、张汉娜等著名的大提琴家演奏。他们以最柔美的琴声,演奏出古今最优美的大提琴旋律,不论是独奏、钢琴伴奏或管弦乐协奏,每一首都让人沉浸在其中。大提琴拥有人类耳朵最亲近的音域,在它的琴音包围下,沉稳而让人感到亲切。 在古典音乐唱片营销领域,有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舒缓放松。长期以来,古典音乐一直因其缓解压力的能力而备受赞誉。许多唱片公司纷纷推出柔板乐曲之类的音乐合辑,其目的似乎是在艰难的一天结束时,安抚那些焦虑不安、情绪紧张的乐迷。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把古典音乐当作高档 “安定” 来推销的这种理念。聆听音乐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体验,而且以这种方式对古典音乐进行刻板定义也是不准确的。此外,我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音乐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能为音乐做些什么。 不过,必须得承认和其他人一样,我也喜欢听上两个小时的助眠音乐,而且有人帮你把这些音乐整理好也很不错。因此,我很接受这张专辑的理念,尤其是因为大提琴是乐迷们最喜欢的乐器之一。专辑中收录的24首曲目,虽然大多节奏缓慢、旋律轻柔,但编排巧妙,避免了单调。既有独奏的大提琴,也有与钢琴、管弦乐队合作的演奏,甚至还有与女高音的配合(比如朱利安妮·班斯演唱的维拉-罗伯斯的《巴西的巴赫风格》第五号),各种组合轮番呈现。此外,“放松” 这个词所涵盖的情绪范围很广,从巴赫的《大提琴组曲》(第一和第二组曲的前奏曲,其中秩序与理性占主导地位),到福雷《梦后》中那种忧郁的遗憾之情,再到勃拉姆斯《摇篮曲》中那种幸福的忘却之感,都在其中。 而且,有四位才华横溢的大提琴家参与其中,比较他们的演奏风格既可行又有趣。罗斯特洛波维奇和已故的杜普蕾代表着 “老一辈”,而张汉娜和莫尔克则是年轻一代。就个性和令人难忘的程度而言,老一辈轻松胜出。不过,特别是在这样一张 “放松身心” 的合辑中,我们也不应低估张汉娜和莫尔克,他们非常注重音色,并且在演奏中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让作品的诠释自然呈现。
1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