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
作者马东峰、张景忠。用年表贯穿全书,标明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历史事件,包括朝代兴衰、帝王更替、战役、改革、政争等,世界史大事夹杂其间直接与之对照。每个朝代的重要史实,标题清楚,叙事明白,与年表相呼应,方便查询,实为及其适合学生与一般读者阅读的中国历史读物。
141

苏轼与王安石在江宁的长期交往中,展现出微妙的关系变化。通过探讨王安石学问典故解析,苏轼对其学问态度从质疑转向认可,尤其体现在对道家典籍的引用与典故解读上。江宁会面历史背景中,两人虽未达成政治共识,但苏轼以“游学门下”的谦逊姿态传递政治和解关键信号,缓和了过往矛盾。
苏轼原计划常州定居原因探究,源于对政治漩涡影响仕途的担忧。然而宋神宗驾崩后,高太后执政举措彻底改变政局。原有更化政策调整下,司马光提拔旧党人物,苏轼因此被召回朝廷,官职晋升速度分析显示其十七个月内从地方犯官升至翰林学士职位职责核心岗位,成为皇帝近臣。
随着司马光废除新法、启用旧臣,苏轼的仕途迎来转折。尽管常州定居计划中断,但其官职急速提升反映了北宋原有更化时期的权力重构。苏轼的紫袍加身与翰林学士职位职责的履行,标志着其政治生涯的巅峰,也为后续权力格局埋下伏笔。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