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坛之汉武帝
84

历史讲坛之汉武帝

主播:白雪
我常常在想,如果他听见后世之人通过史书上所记载的他来剖析他的功过是非时,他会是什么表情?如果他听见后世之人用“雄才大略”四个字来概括他,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常常在想,如果他能有机会选择他的人生,他会不会只是想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普通人?如果他能够不做帝王,他会不会是一个淡泊名利、任性而活的风流才子?我常常在想,生在帝王家对于他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名垂青史予他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他本不是太子,那时的他,天真无邪,不懂得玩弄权术,更不懂得权力熏心。幼时的他,曾怀揣过很多美好而单纯梦想。也许他想要做一个潇洒的人,游历四海;也许他想做一个发明家,以他聪慧与天赋,一定会造出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也许他想做一个痴情郎,找一个他所爱的女子,执其手与之偕老,也未可知。  可是命运偏偏“眷顾”他。排行第十的他,在经过一系列宫闱角逐、权力争斗后,他的父亲景帝终于废除当时的太子刘荣,而他被推上了太子之位。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刘彘变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彻。
节目(7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白雪

白雪

聆听有温度的声音,喜欢有质感的生活!
关注
中国历史故事
1112
历史是一面不偏不倚的镜子。人物故事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最直观的方法。每集故事里的主人公,或者名垂千古,或者极少听闻,但每个人都是历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那些隐藏背后的人物关系,那些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有那些传颂千古的奇遇,都注定他们将会被历史深深铭记。
历史讲坛之两宋风云宋太祖赵匡胤
115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男。字元朗,即宋太祖,宋王朝创建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握兵权。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他先后平定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反抗,削夺了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了北方和西方各州的边防,并选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任职,执掌地方行政,另派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朝廷,则设副相(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的权力。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垦荒,整治运河,整顿税制,力图增加赋税收入,增强国力。他的政治措施,对于结束五代以来的长期混战割据局面,起了重大作用。但因重文轻武,偏于防内,对形成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有所影响。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历史讲坛之武则天
85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又称武则天、武媚、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3日在位)。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她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历史讲坛之两宋风云宋太祖赵匡胤
历史讲坛之两宋风云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男。字元朗,即宋太祖,宋王朝创建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握兵权。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他先后平定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反抗,削夺了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了北方和西方各州的边防,并选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任职,执掌地方行政,另派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朝廷,则设副相(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的权力。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垦荒,整治运河,整顿税制,力图增加赋税收入,增强国力。他的政治措施,对于结束五代以来的长期混战割据局面,起了重大作用。但因重文轻武,偏于防内,对形成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有所影响。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115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