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
作者马东峰、张景忠。用年表贯穿全书,标明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历史事件,包括朝代兴衰、帝王更替、战役、改革、政争等,世界史大事夹杂其间直接与之对照。每个朝代的重要史实,标题清楚,叙事明白,与年表相呼应,方便查询,实为及其适合学生与一般读者阅读的中国历史读物。
141

苏轼因诗文被指控诽谤朝政,引发“乌台诗案”。御史台通过刑讯逼供,将苏轼诗文分三类定罪:抨击新法(如讥讽农民因新法频繁进城)、含义模糊(如钱塘江潮相关诗句被曲解)及歪曲编造(如王珪诬陷“蛰龙”影射谋反)。案件审理中,宋代文字狱的严酷性暴露无遗,但缺乏直接证据表明苏轼应判死罪。
面对冤案,多方势力介入营救。保守派代表人物张方平冒险上书宋神宗求情,其子因懦弱未递信,反使苏轼免于激怒皇帝;前任宰相王安石强调“明君不杀士人”,影响宋神宗决策;中间派吴冲以曹操典故劝谏,暗示皇帝应宽容苏轼。宋神宗派密探观察苏轼,确认其坦然心态后,逐渐倾向赦免。
最终,宋神宗平衡新党旧党压力,判处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他涉案者亦受罚。苏轼狱中写下绝命诗,出狱后感慨重生,以自嘲化解劫难。乌台诗案历时五月,折射北宋党争与政治生态,亦凸显苏轼作为文人在高压下的命运浮沉。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