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Mozart Symphony No.39 - 1. Adagio

00:00
09:16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旺德《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二交响曲》,1981年12月1-5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的1877年版,是布鲁克纳1877年间在维也纳大幅度修订而成的。 旺德对这部作品的演绎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的清晰呈现。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丰富的音色层次,将布鲁克纳音乐中的复杂情感和戏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乐章中,他通过弦乐与木管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张力的氛围;在第三乐章中,他则通过快速的节奏和强烈的动态对比,展现出斯克罗尔舞曲的活力与激情。
旺德《布鲁克纳·第一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一交响曲》,1981年11月7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一交响曲》的第二版,也称维也纳版,是布鲁克纳1890-1891年间在维也纳修订而成的。Carragan教授在1998年对第一版和第二版进行比较,这两个版本总谱的差别,在前三个乐章中差别不是很大,比方说增加或减少一个小节,但在第四乐章则在配器和音乐行进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 德国指挥大师君特·旺德(Gunter Wand)以其对布鲁克纳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演绎而闻名。他指挥的布鲁克纳《第一交响曲》是其代表性的录音之一,展现了他对这部作品的独到见解和高超技艺。 这个录音版本体现了旺德对布鲁克纳音乐风格的深刻理解。他注重展现作品中复杂而多样的节奏变化,以及布鲁克纳特有的管弦乐色彩。在第一乐章中,旺德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清晰的音色层次,成功地表现了作品的戏剧性和紧张感。同时,他也在柔板乐章中展现了布鲁克纳音乐中的抒情特质,使乐迷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深沉的情感。
旺德《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
60
这张专辑收录了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两个录音:1、与钢琴家乔治·博列特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1985年11月录制;2、演奏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1982年9月录制。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富特文格勒《1942-1944录音全集》
富特文格勒《1942-1944录音全集》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富特文格勒1942-1944年间的珍贵录音。1984年,苏联归还了德国一批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掠夺到苏联的物品,其中就包含了这套录音。其实,这些录音早不是第一次出版了。二战接近结束时,苏联在占领的德国电台带走了相当一部分的录音和资料文献。他们在里面就发现很多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大部分是战争时期的音乐会的记录。于是前苏联在1960年代曾经用了这批录音部分音源让国营唱片公司Melodiya出版制作成胶木唱片发行过,当时也曾经是轰动一时的。 这套录音之所以如此珍贵,是因为里面的音乐演出,记载了人类在特定时期里经过洗礼和升华了的感情和思想。这套录音记载着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与柏林爱乐乐团1942-1944年的音乐会的实况。在唱片里,有一个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那是1944年1月12日的演出,就是在那音乐会后的两个星期,旧柏林爱乐音乐厅被盟军的飞机炸毁。而富特文格勒和柏林爱乐的音乐会并没有停止,而是转到旁边一个小一点的剧场继续音乐会。在那个协奏曲的演出里,人们可以听到作品已经赋予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氛。独奏者罗姆在作品里展现的是巨大的精神的能量。而这个录音,也成为这个柏林爱乐乐团首席的唯一的录音。
--
57
富特文格勒《维也纳音乐会录音》
富特文格勒《维也纳音乐会录音》
这套合辑收录了富特文格勒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1944年至1954年间在维也纳音乐会的演奏录音。除了柏林之外,维也纳是与富特文格勒联系最密切的音乐中心。在他的指挥下,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了一整套的广播录音,这些录音在音乐专家戈特弗里德·克劳斯(Gottfried Kraus)的主持下首次被精心编辑,并发行了这套合辑。 录音从1944年开始直至1954年,其中包括莫扎特《第40交响曲》K550,富特文格勒从第一小节就展示了他清晰的形式感。贝多芬的第三首《列奥诺》序曲和舒伯特的《罗莎蒙德》音乐选段完成了我们对这首最早的录音片段的选择。这套合辑里有几部作品是多次收录。因此,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可以在1944年的早期版本和1953年的后期版本中进行比较,而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可以在1944年和1954年的录音中进行比较一样。从1951年、1952年到1953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这里至少上演了三次。没有任何一位指挥家能像富特文格勒那样,把这几次具有重要性的演奏放在同一套合辑里。 富特文格勒对勃拉姆斯作品的诠释也是如此,《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双重协奏曲》和《德国安魂曲》就是代表,遗憾的是,这两部作品只在1951年的一个不完整的录音中存在。顺便说一句,这是我们在这张专辑中唯一一次听到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除了富特文格勒欣赏并多次合作的两位歌唱家伊尔姆加德·泽弗里德和迪特里希·费舍-迪斯考外,我们还能在这段录音中听到维也纳学院合唱团的合唱。 他们还演唱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1952年和1954年两次著名的录音,在这里恢复最初广播的原始长度,没有采用后来被唱片公司削减的版本。 在这套合辑里,许多当时的珍贵录音遗产,已经采用今天的最佳技术手段得到了恢复。即使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365和K482,这些达格玛·贝拉和保罗·巴杜拉-斯柯达等伟大演奏家的录音,自从在音乐厅第一次听到之后,可能也从来没有听起来这么好听过。
--
176
富特文格勒《RIAS录音全集》
富特文格勒《RIAS录音全集》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现在能听到某些唱片,也是托了唱片工业不景气的“福”。我认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那些母带发行的历史录音。原本,直接使用母带为音源来制作唱片是极为罕有的。尤其在历史录音、现场录音这块,“母带发行”的珍贵就益发彰显。因为原本制作精良的商业录音,即便采用母带的复制品来做唱片,唱片公司也会尽量把握整个流程,让音效的损失减到最少(不知所谓的操作除外);反观历史录音,它的效果本来就因其古老而难以保证,制作唱片所采用的音源又很可能只是老LP或78转唱片。即便是广播录音,也很可能是二拷,甚至私人录制的带子。如果能够采用母带为音源来做历史录音,那基本就可以称为梦幻音源了。但在唱片工业未至危途以前,这往往就真的是一个美梦。 我自己买这套唱片实在也有点晚了(2013年才入手),只是在收藏途径的改变与收藏计划的调整中拖延至此,听过之后却不免感叹:为何拖到现在呢?这套录音的内容很丰富,反映指挥家战后的现场演出风格十分全面,12CDs的内容完全是Furtwangler&BPO的组合。诚然无论在萨尔斯堡、拜罗依特、伦敦、罗马,还是在斯德哥尔摩,或者埃及,都留下富特文格勒战后录音的光辉;有些是与维也纳爱乐合作,有些是与水平不一的当地乐队合作。这些录音都是不能忽视的,然而富特文格勒与柏林爱乐在他们大本营的演出对于指挥家的战后年代而言,还是有着坐标原点般的分量。这套录音囊括了太多名演,十二张唱片从1947年5月25日大师重返舞台,指挥贝多芬第五、第六交响曲的首场演出开始,到1954年5月23日,富特文格勒最后一次在柏林登台,指挥相同作品的音乐会结束。指挥家战后在柏林的演出也有些不是RIAS的,譬如1952年勃拉姆斯“第一”的现场,但本套唱片内容之丰富,品质之超凡,仍每每给我荡漾于珍宝馆中的感觉。
21
117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与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9-1955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韦伯《第一交响曲》、莫扎特《第39、40交响曲》、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1890年8月5日-1956年1月27日)奥地利指挥家。有优异的节奏感,组织力强,是抒情风格的代表性指挥家,被认为是莫扎特、理查·斯特劳斯和贝尔格歌剧作品的杰出诠释者,他领导的柏林德国歌剧院在30年代达到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同时,他指挥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管弦乐也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精巧细致的管弦乐指挥专家”。他指挥英国室内乐团演奏的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作品,可堪称权威,而对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诠释尤其到位。埃里希·克莱伯之子卡洛斯·克莱伯也是20世纪一位卓有成就的指挥大师。 埃里希·克莱伯是20世纪为数不多可称得上伟大指挥家的人之一。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音乐是给予每一个人的,就象太阳与空气一样。埃里希·克莱伯对于录音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认为演出者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对他而言,录音只是一种贫乏的替代品:它让演出与独特的情绪僵化冻结,使得每一次聆听的感觉都一样,然而从来没有两个音乐演奏会是完全一样的。而另外一方面,他又颇有远见,他了解录音保存了音乐的演出,而且充满了娱乐性。 埃里希·克莱伯在演出前总是不厌其烦地钻研乐谱,演奏时严格遵循原谱指示,避免投入过多个人主观感情。他总能掌握住作品的整体性,以理性的态度寻求结构与情感要素的平衡,排斥错误的传统演奏方式。 在二战期间,埃里希·克莱伯曾经录制了许多78转的唱片,然而真正为他建立永久名声的录音却是他在战后为Decca唱片公司所录制的作品,也就是收录在这套合辑的录音。尽管这些录音还无法展现埃里希·克莱伯真正的音乐活力,却也让我们见证了他音乐生涯中所指挥作品的核心价值。
20
50
索尔蒂《首次录音》
索尔蒂《首次录音》
这套4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指挥家乔治·索尔蒂爵士与伦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合作,1947-1958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舒伯特《第五交响曲》、巴托克《舞曲组曲》、《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乐队协奏曲》、柯达伊《哈里·亚诺什组曲》、理查·施特劳斯《埃莱克特拉》。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1947年为Decca公司录制了第一张唱片,作为钢琴家与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勃拉姆斯与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合作,并在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担任指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继续作为一个独特的Decca艺术家,留下了250多张伟大的唱片(包括45部完整的歌剧)主要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芝加哥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他的唱片赢得了许多国际荣誉,包括32项格莱美奖,比任何其他古典或流行唱片艺术家都多。 索尔蒂爵士在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巴托克学习钢琴,随多纳伊、柯达伊学习作曲。虽然他作为钢琴家首次在音乐会中亮相,但他很快就被布达佩斯歌剧院聘为指挥。1937年,托斯卡尼尼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选他为助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索尔蒂爵士以难民身份前往瑞士,再次以钢琴谋生。1942年,他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
3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