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Puccini La Boheme Act I - Si. Mi chiamano Mimi

00:00
05:21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塞尔金《莫扎特·第14、21钢琴协奏曲》
17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塞尔金与施耐德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14、21钢琴协奏曲》、《六首德国舞曲》等。 《降E大调第十四钢琴协奏曲》K449,作于1784,为其钢琴学生芭芭拉·冯·普莱亚而作,1784年3月17日,在多拉特纳霍福举行的“我的第一次私人演奏会”上首演。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K467,作于1785年3月9日,1785年3月10日于克鲁克剧场首演,莫扎特主奏。
布列兹《韦伯恩作品全集》
--
这套合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的全部韦伯恩作品。韦伯恩是“第二维也纳”中的音色大师,突破并拓展了勋伯格式的序列主义,创作更加倾向于无调性甚至是“无声”,布列兹正是其继承者,在这条先锋之路上越走越远。布列兹对韦伯恩的作品很推崇,对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与对位进行周密思索、分析。布列兹的指挥风格和韦伯恩的作品气质很相配,也继承了一部分韦伯恩的创作理念。这套合辑不仅收入布列兹指挥的管弦乐作品,还有爱默森四重奏、艾马尔、克莱默、齐默尔曼等名家参与录音。布列兹诠释的韦伯恩作品有着清晰的结构,显得极为精致,深含无穷的魅力,这套合辑也是聆听韦伯恩作品的首选。 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简洁凝练、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性,成为了近代先锋派音乐发展的标杆。韦伯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影响却非常大。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音乐来自于心灵深处,以别人无法想像的简洁、浓缩、凝练的音乐特征而著称,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图蕾克《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羽管键琴版
21
这张专辑是图蕾克演奏巴赫的几部键盘作品,包括《哥德堡变奏曲》、《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十个变奏》、《前奏曲和赋格》、《意大利协奏曲》。其中最重头的作品是《哥德堡变奏曲》。 图蕾克是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录音有7次之多)、时间最久(超过60年)的演奏家。这个录音版本是她1978年3月在纽约录制的,是第三次完整录音,使用羽管键琴演奏,所有重复段落均未省略。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作品详细标注了哪个章节用哪层键盘,全部30段变奏不断在第一和第二层键盘之间来回穿梭交替,也就是说:要求演奏要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晰展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或音乐动机,因此,不管在演奏中如何带入情趣色彩,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巴赫此作在复调结构上清晰的层次与脉落,从这一点上说,图蕾克自然是杰出的,她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神清则余皆清,语速自佳,她抓住了此作的“主脉”,尤如一棵树、“主干”挺直完好,所有的“分叉”自然井然有序,演奏清晰明辨、语速自如、曲伸适度,经纬分明,所有的构架、层次、情趣色彩都在娓娓道来中,没有隐匿、没有怒张,也没有过度的情感渗入,却充溢着智趣与幻想,可以说这是一版回归原作、减降自我表达、却又给听者广阔暇想空间的演奏。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谢霖和钢琴家海布勒合作,演奏莫扎特最伟大的几部《小提琴奏鸣曲》。 小提琴奏鸣曲是莫扎特音乐作品中的精华,谢霖和海布勒都是演绎莫扎特的翘楚,谢霖的小提琴声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琴声纤细、质感很强、柔美动情。而海布勒的钢琴弹得纯真端庄,如习习之风扑面而来,又如潺潺流泉随势而走。所谓“维也纳古典风格”,大约就是指的这种情形了。说她的演奏具有使人折服的力量,无非在于那种自然散发的馨香,是任何人学不来的。两位艺术家的清纯演奏风格,使得这个1969、1972年的录音具有了一种难言的魅力。 谢霖Henryk Szeryng(1918-1988),墨西哥藉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从黑斯、弗莱什与蒂博学琴,1933年举行首次独奏会,之后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奏。二战期间,谢霖共为盟军演奏300多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就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入墨西哥籍,而且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优雅富有诗意,又兼具对深度的表达。他演奏的布拉姆斯协奏曲与巴赫的协奏曲、《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都足以窥见这种极浓厚的艺术底蕴。他演奏的莫扎特的奏鸣曲,也能摸到莫扎特深层那种神秘而又迷人的神髓。 海布勒Ingrid Haebler (1929- ),奥地利女钢琴家。父母为波兰人。11岁在萨尔茨堡公开演奏,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后进维也纳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是玛格丽特·隆班上的学生。1952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二等奖,1954年参加慕尼黑国际钢琴比赛和日内瓦舒伯特钢琴比赛,均获一等奖。海布勒的演奏追求一种清新、清纯的效果,追求音色的微妙层次区分与音阶性经过句中颗粒型音色的效果。海布勒好像天生是为演奏莫扎特而出生的,她从小在莫扎特的氛围中长大,她演奏的莫扎特,无论是协奏曲、奏鸣曲还是小品,都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莫扎特。她所演奏的舒伯特全套奏鸣曲以及与格吕米奥三重奏团合作的《鳟鱼》,也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舒伯特。
--
21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
这张专辑是捷克著名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的录音精选辑。 卡雷尔·安切尔(Karel Ancerl,1908年4月11日-1973年7月3日)伟大的捷克浪漫主义指挥大师。安切尔以他对音乐的理解营造出了独特的音乐效果,并将这些效果应用到他所指挥的交响乐团中;他特别擅长利用戏剧的情节插入来增强大型作品的韵律,从而让人感受到音乐中永无止境的魅力。 专辑中的雅纳切克《塔拉斯·布鲁巴》,几乎没有任何杂音。从各种独奏乐器柔和甜美的音色中可得知这是一套杰出的立体声录音。听《奥斯塔普之死》(第7首)小提琴冰清玉洁的天音和竖琴不断重复的伴奏。 安切尔还录制了诺伐克的《斯拉夫舞曲》,制片人斯蒂芬·赖特和约翰·帕特里克选择了超凡脱俗的《在塔特拉山》。安切尔在选曲上大胆创新。诺伐克通常被视为是塔里赫的领地。尽管安切尔曾师从塔里赫,就象汉德雷向博尔特学习一样,但这仍然是勇敢的一步。 克雷吉的《小夜曲》是为乐队创作的。这部写于1950年的三乐章作品充满了细腻的独奏和外乐章嘲讽的动机,这使它成了米约(《房顶上的公牛》),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哈恰图良(《假面舞会》),改良后的罗西尼甚至伯恩斯坦的捷克同类。中乐章的行板是段宁静动人的间奏。安切尔还录制过克雷吉的《第二交响曲》。 安切尔的马替努《第五交响曲》是在1968年他迁往多伦多之后的两年录制的。前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与杜布切克改革试验的结束坚定了他离开的决心。安切尔的前任是小泽征尔,继任是安德鲁·戴维斯。他于当年1月与多伦多交响乐团签约。他原打算在多伦多和布拉格同时任职,但前苏联8月份的入侵使他的计划泡汤了。能拥有安切尔的马替努第五立体声录音是件幸运的事,它具有其所有的优点——欢快热忱,节奏分秒不差。 《伏尔塔瓦河》的录音每一分钟都得到了优雅的润色或加强。安切尔的演奏速度不快,但充满耐心和诗情画意。在“乡村婚礼”的插曲中,你可以从维也纳乐队的演奏中听到斯特劳斯般的泛音。 安切尔的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是与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实况演出录音。欢快活泼,象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一样充满秋天的气息。优美的快板中温暖的微笑与歌唱烘托出一种类似于斯拉夫舞曲的情调。
--
1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