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
359

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三位独奏大师阿劳、谢林、斯塔克与以色列指挥大师殷巴尔率领的新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5,完成于1798年,并于当年在布拉格首演。虽名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却比他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只是由于前者出版早而被定为第一号。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一号比第二号要成熟许多,在管弦乐法上,本曲已加入了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等乐器。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三重协奏曲》(即《C大调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作品56,是贝多芬运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件乐器的组合与交响乐队相对置形式写成的一首协奏曲,创作于1803年。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将室内乐纤细温暖的重奏形式与大型的具有磅礴气势的交响性协奏曲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新形式。虽然这一形式并非由贝多芬所创立,并且这首乐曲的艺术成就和音乐价值在音乐史上也不能算做是经典之作,但是它的问世及音乐表现力的充分展现,却为以后的浪漫主义创作拓宽了思路、树立了典范。
节目(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旺德《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1974年7月7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的初版,是布鲁克纳1875-1878年间创作的。 旺德的演绎,展现了他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和精湛的技艺。他特别注重音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得演奏既具有力度又不失细腻。在第一乐章中,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丰富的音色变化,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庄严而深邃的氛围。第二乐章则以柔板的形式展开,弦乐与木管交织出如歌般的旋律,旺德通过细腻的处理让这一段充满情感张力。第三乐章的谐谑曲部分则展现了作品的活力与戏剧性,旺德通过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节奏变化,使这一乐章既欢快又不失紧张感。末乐章的赋格形式终曲则以宏大的规模和复杂的复调结构结束全曲,旺德通过精确的指挥和乐团的高度配合,将布鲁克纳对宗教和理想的崇高追求完美呈现。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因其录音质量高、演奏水准卓越而广受好评。尽管有评论指出录音中某些细节处理不够完美,但整体而言,这一版本被认为是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的经典演绎之一。
旺德《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1976年12月10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的第二版,是布鲁克纳1878-1880年间修订而成的。 旺德的演绎为《第四交响曲》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他追求音色的清澈响亮,使音乐仿佛在雨后的明净空气中展现平常无法察觉的细节。这种表现方式不仅突出了作品的美感,也体现了旺德对音乐流动性的高度重视。他不会过分强调音乐中的突强,而是注重整体的流畅性和内在张力,使得音乐既充满力量又不失细腻。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是无与伦比的经典演绎,展现了他对布鲁克纳音乐结构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第一乐章的复杂对位法和第四乐章的宏伟气势上,他的分析井井有条,节奏掌控精准,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平淡之中见精深”的境界。这不仅是他个人艺术生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布鲁克纳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名盘。这部作品通过旺德的演绎,将布鲁克纳音乐的精神内核与现代演奏技术完美结合,成为后世许多指挥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旺德《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16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1981年1月5-17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的第三版,是布鲁克纳1889年进行重要修订而成的。 旺德的演绎注重对布鲁克纳音乐中复杂情感的表达。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丰富的动态变化,将布鲁克纳作品中的神秘、庄严与激动的情感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乐章中,他通过缓慢而庄严的节奏推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而在第二乐章中,他则通过轻快的旋律和生动的节奏变化,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旺德还特别注重对布鲁克纳音乐中复调技法的处理。在慢乐章中,他通过清晰的线条和层次分明的音响效果,展现了作品中复杂的复调结构和丰富的和声色彩。这种处理方式不仅突出了作品的戏剧性,也使其更加贴近布鲁克纳本人的艺术追求。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被认为是其艺术巅峰之作之一。他的演绎风格内敛质朴,但又不失激情与力量。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他的录音成为许多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经典。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与钢琴家伊塔马尔·戈兰合作,1998年4月28日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举行演奏会的现场录音。这场音乐盛会中,郑京和演奏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第二小提琴组曲》、斯特拉文斯基《二重协奏曲》、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奏鸣曲》、拉威尔《茨冈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德彪西《美丽的黄昏》、克莱斯勒《美丽的罗丝玛琳》、《中国花鼓》等小提琴作品,涵盖了巴洛克、浪漫主义和现代的各种风格。郑京和以深厚的艺术内涵,轻松地将作品完美表现。她展现出惊人的演奏技巧,同时以美妙、多变的音乐折服现场的观众。戈兰的钢琴也配合得默契无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采用先进的录音,将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丰满、润泽的声学效果完美收录,使这个现场录音成为一张演录俱佳的天碟级作品。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BWV1068-2,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此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才大为流行。 巴赫《d小调第二小提琴组曲》BWV1004,巴赫依循了传统组曲架构,却又在最后放了一个《夏康舞曲》(Ciaccona),一首宏伟、有着完美比例的杰作。夏康舞曲本源自于拉丁美洲,于十六世纪流传至西班牙及义大利,特色是根据主题的和弦进行作为基础(顽固低音)不断的变奏,为一重音在第二拍上的三拍子舞曲,和我们所知同为顽固低音形式的帕萨卡利亚舞(Passacaglia)及佛利亚舞(Folia)最大不同在于《夏康舞曲》的顽固低音是可以被变形的,而且低音的进行是由主音走向属音。 《美丽的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青年时代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之一。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认识的一位年轻姑娘。这首小曲以轻快的笔法,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她那美丽动人的神态和婀娜的舞姿。
125
18
库贝利克《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库贝利克《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指挥家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这个1985年的录音有着引人入胜的魅力,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库贝利克的指挥下展现出非常出众的歌唱性,仿如一个婉转嘹亮的女高音。这也是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最后的合作,库贝利克再一次证明了他是一位极具表现力的指挥家,他对莫扎特音乐中对比的范围有真正的理解,对形式和风格有绝对正确的感觉。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完成于1788年。此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从旋律与和声两方面来看,都达到了最高水平。整部作品不用小号和鼓,大概在这种带有强烈宿命色彩、几乎是厌世的作品中小号和鼓确实没有地位吧。尽管如此,音乐却丝毫不使人感到沮丧,四个乐章洋洋洒洒,旋律发人深思,每听一次都能得到新的体会。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551,作于1788年。此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也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此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最高的创造神之名,把它作为此曲的别名是十分相称的,但这并非莫扎特本人订的名称,而是后人加上的。
67
8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这张专辑是吉里可夫斯基、魏斯两位钢琴家用四手联弹的方式,演奏斯美塔纳改编的交响诗《我的祖国》,实在是罕见而珍贵。这两位钢琴家的演奏非常甜美、自然,充满着诗情画意。专辑的录音通透圆润,琴声甜美泛音上飘、低音键音自然延伸,琴音颗粒饱满有力、触键木质、带弹性的质感表露无遗。《唱片圣经》、《刘仁阳谈唱片》一致推荐。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纳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斯美塔纳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 六首交响诗都以捷克的山川、河流、城堡和历史人物命名。第一首《维舍拉德》,它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古城堡。第二首就是着名的《伏尔塔瓦河》(也叫摩尔道河),它细致而优美地描绘了源目波希米亚森林的一股清凉一股温暖的两股泉流,波动起伏着,潺潺而来,在晨光下汇合成宽阔的伏尔塔瓦河,时而汹涌,时而蜿蜒地继续流向下游,流经一处处山谷、村庄、牧场……乐曲中那个6/8节奏的极富涌动感的“伏尔塔瓦旋律”,欢爽而又安详,如今已是捷克曲调的象征了。套曲的第三首是《莎尔卡》,这是一位捷克传说中的女英雄的名字。第四首《波希米亚的平原与森林》,流行程度仅次于《伏尔塔瓦河》,也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塔博尔》,也是用了地名,是捷克历史上着名的胡斯战争的一处古战场。最后的第六首《布兰尼克》,描述的也是与胡斯战争有关的一座山脉。
9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