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钢琴家《范·克莱本》
2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范·克莱本》

这张专辑收录了范·克莱本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奏鸣曲》、《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等作品。 范·克莱本(Van Cliburn,1934.7.12-2013.2.27)美国钢琴家,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钢琴家之一。克莱本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瑕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而遗憾的是,到19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失去了新鲜感,往往单凭直觉而又矫揉造作,声音也变得粗糙,以至他的本人的演奏,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已成了历史陈迹。
节目(1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0
这张专辑是西诺波利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两部交响诗。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品30,创意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是描写无神论者从唯心走向唯物的一个富于哲理的过程。 全曲共分9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作者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1分30秒的音乐,却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的极为深刻,由于这段音乐强大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常常被喜爱音响的朋友作为试机用的片段。其余8段的名称均来自尼采的原著,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
肯普夫《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
17
这张专辑是德国著名钢琴家威尔海姆·肯普夫1965年录制的,他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作为德国钢琴乐派的代表人物,肯普夫是公认演奏贝多芬作品的大师,他的音乐中包涵着深刻的思想,他演奏的奏鸣曲声音端庄、音色如歌、自然流畅,分句、速度自然合理,哲理性强,深沉严谨而又含蓄细腻,丝毫没有矫柔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人人都能理解领会。《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是一个相当完整而系统的世界。同时他在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风格不同,技术表现方法不断变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晚期奏鸣曲中大规模地引进复调音乐的处理方法的同时,频繁使用了多主题的变奏形式。这又是一个钢琴奏鸣曲的崭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在晚期钢琴奏鸣曲复杂的技法的铺垫下的乐曲精神面上的含义孕育深刻,犹如哲学家深思后的人生哲理一般,让人感到内心深处的共鸣。
阿格丽奇《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协奏曲》
14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奇这位当世最特立独行的杰出钢琴家,不常灌录唱片,许多录音都是她的现场演出。这是少数特地进录音室灌录的专辑之一。录音中她弹奏自崛起乐坛以来就引人称道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加录了《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奇性格中叛逆和独特的部份,有许多地方和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协奏曲相当接近,而她也从马加洛夫和罗斯特洛波维奇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轶事,加深了她在诠释这些乐曲时独特的风格。阿格丽奇在还是学生时,就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起床的,她的室友总在她睡觉时就练习这首协奏曲,让她在潜意识里吸收这首协奏曲的各种风貌。日后更因为与马加洛夫这类俄国钢琴家相熟,学得了俄国人的诠释手法。 阿格丽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熟稔程度,己到了随时要她从睡梦中起来弹奏,她都可以如履平地般的轻易,这首协奏曲已经深入她的潜意识和脑海中,如今她在事隔30年后再度灌录此曲,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显示她已有自信走出她年轻狂傲的阴影,树立成熟钢琴名家的风范。她与前夫迪图瓦合作,另外灌录了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巴托克晚年后采取中庸、抒情路线后的作品,音乐题献给他的爱妻,经常流露出温暖的一面。阿格丽奇在探索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后,再探索这首近代最伟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自有她不凡的诠释典范。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绝对的声音2016
绝对的声音2016
这张专辑收录了世界音乐、民谣、流行、爵士、古典作品,带给你最多彩的音乐风格,触动你对美的各种想象,唤醒深藏在灵魂深处的感动。首曲就从莎比·欧甘美如清泉的嗓音演唱《她走在美中》这首旷世巨作开始,让诗歌寄情,带你一同感受这永垂不朽的美;盖瑞·卡尔用他珍藏的阿玛蒂名琴,悠扬的拉奏出爱尔兰诗人比喻爱情与青春即将凋谢的《夏日最后的玫瑰》,让人彷佛也感受到逝去昔日美好的淡淡哀愁;三位英国爵士天后共同献上《单身女子》一曲,用歌声娓娓诉说着都会女子的寂寞芳心;巴西天才吉他高手狄亚哥·菲格雷多迷恋上葡萄牙传统的歌谣形式《法朵》,因而创作了别出心裁的《小法朵》;多才多艺的妮基·派洛特演唱木匠兄妹的成名作《离别车票》,透过妮基的嗓音,让你再次陷入歌中的情境;美女歌手黛莉达的成名作《晚安 我的爱》就像醇厚的美酒般让人迷醉,唤起浓浓的复古情怀;亚伦·泰勒首度与管弦乐团合作,《无论如何》透过哥廷根交响乐团优美的管弦伴奏,展现精致又大器的风貌;邓丽君曾翻唱为《又见炊烟》的日本民谣《小镇秋光》,透过盖瑞·卡尔精湛的演绎,洋溢着浓浓的乡愁;爵士钢琴家弗拉迪米尔·沙法诺夫大胆玩转柴科夫斯基的《船歌》,让这首古典乐曲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俄罗斯风情;最后由世界顶尖的长笛独奏家凯瑟琳·布莱恩用长笛诠释《流浪者之歌》,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68
14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这张专辑是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与华裔加拿大钢琴家史康宁合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一百周年而录制的,演奏的作品,由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著名作曲家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大提琴作品组成,包括:德彪西、 布里奇、福雷、韦伯恩,还有四首当时英国士兵所流行的歌曲。100年过去了,战争幸存者都已作古,只留下描绘战争残酷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聆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音乐也可以给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战争带给全人类大规模的苦难。 曾经有一个叫哈罗德·崔格斯的英国业余大提琴演奏家,他就把自己特制的一把大提琴带到一战战场上,可在前线壕沟中演奏。他的大提琴的琴颈和琴弓可以藏于琴身之内,当然这种大提琴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会稍为柔弱一些。在这张专辑中,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就将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Marquis de Corberon”换成哈罗德·崔格斯的那把战壕大提琴来演奏的。这真是非常不寻常的演奏,对大提琴家的技艺是极大的考验。 史康宁的钢琴伴奏非常微妙、生动,与大提琴的声音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们的合作证明每个人都需要美、慰藉和喜悦,即使是在战场上。在音乐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梦想着另一种生活。
1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