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路易坦《俄罗斯音乐》
18

克路易坦《俄罗斯音乐》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演绎俄罗斯音乐。安德烈·克路易坦(Andre·Cluytens,1905—1967),著名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克路易坦的指挥风格细腻、雅致,突出其中的诗情画意,他最出色的作品当然是对法国音乐的诠释。 克路易坦指挥时的一大特点就是简洁和朴实,在他演释的音乐中,人们总能够感觉到一种毫无做作感的、亲切而自然的意境。同时也能够体会出一种流畅般的诗意和整洁的韵味。克路易坦非常擅长指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而对于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主义音乐,他的演释也是极为精彩和富有特性的。
节目(1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雷吉纳德·凯尔《单簧管演奏录音辑》
--
这套合辑收录了英国单簧管演奏家雷吉纳德·凯尔(Reginald Kell)1950年代在美国的演奏录音,曲目有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与《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三重奏》、《木管小夜曲》,贝多芬《单簧管三重奏》,舒曼《幻想小曲》,勃拉姆斯《单簧管三重奏》、《单簧管奏鸣曲》,圣桑《单簧管奏鸣曲》,德彪西《第一狂想曲》,还有欣德密特、巴尔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米尧、佛汉威廉士、拉威尔、柯瑞里、克莱斯勒等作曲家为单簧管创作的乐曲。最后,当然不会忽略被誉为单簧管唱片史上最重要的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录音。凯尔的演奏风格严谨,正统中带有浪漫的色彩,音色相当优美。 雷吉纳德·凯尔(1906-1981)曾经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求学,1932年以后开始活跃于音乐会的舞台,先后在伦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一九四八年开始把事业重心移向美国。定居纽约之后,凯尔除了频繁的奏事业(特别热爱演奏室内乐),也开始灌录大量的唱片,并且曾经出版《凯尔吹奏法》和一些练习曲。
凯伦·玛丽·加勒特《美如玫瑰》
12
这张专辑是新世纪钢琴家凯伦·玛丽·加勒特2006年发行的,以其深情且富有诗意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专辑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被列为2007年最佳成人当代录音的“Top Twelve List”之一,并荣获了2007年New Age类别中的“最佳器乐专辑奖”。 专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凯伦·玛丽·加勒特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深刻体验。专辑中的音乐作品通过钢琴演奏展现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其中《Vinot and the Sea Bird》是专辑中的一首代表性曲目,被用于一些文学活动的配乐,如“人生路上, 不止步”读书会。这张专辑还包含了一些以玫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如《It's About the Rose in the Vase on the Table》,这些作品通过音乐探索了玫瑰象征意义的多重层面。 这张专辑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世界音乐与古典音乐元素,凯伦·玛丽·加勒特探索了一些新颖且令人兴奋的东西,无论你将这种音乐风格称作什么:新世纪音乐、成人当代音乐、轻柔爵士、古典风启发的音乐,或者其他什么……它都很成功,而且非常美妙,尤其是在你想要沉浸在它那怀旧色调的氛围中的静谧时刻。凯伦·玛丽·加勒特在音乐风格、质感、演奏技巧和情感深度方面深入地挖掘,创造出了一种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卡拉丝《比才·卡门》(全剧录音)
13
这张专辑是卡拉丝等几位歌唱家与勒内·杜克洛合唱团、让·佩尼奥少年合唱团、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唱比才的经典歌剧《卡门》。卡拉丝一生中从未在舞台上饰演过卡门,所以这套唱片是她对卡门诠释观点的唯一记录。她的厉害之处在于只要她一登场,戏剧张力立刻呈现,不过也有人认为她唱的个性太过强有力,不够细腻。卡拉丝的崇拜者当然不会错过这套唱片。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
这张专辑收录了伊格纳西·扬·帕德雷夫斯基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伊格纳西·扬·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1860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9日)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政治家、外交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之一,1919年曾出任波兰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帕德雷夫斯基1860年出生于波兰波多利亚,1941年在纽约逝世。帕德雷夫斯基在华沙音乐院跟随斯特罗布尔、雅诺塔与施洛泽学习钢琴,1878年毕业后留在音乐院担任钢琴教员,后来取道柏林前往维也纳师从莱舍帝茨基。帕德雷夫斯基1885年在华沙举办第一场音乐会,曲目全是自己的作品,接下来又到巴黎(1889)、伦敦(1890)、纽约(1891)与澳洲(1904)演出。在美国巡演期间(1891-92),帕德雷夫斯基一共演奏一百一十七场音乐会。波士顿交响乐团在19O9年演出帕德雷夫斯基《b小调交响曲》。帕德雷夫斯基在1915年放弃巡回演出,转而献身投入波兰独立运动,1919年担任波兰总理,1921年辞去该职,1922年再度成为职业钢琴家,最后一次到美国巡回演出是在1940年。波兰、法国与英国政府授予帕德雷夫斯基不少勋章,多所大学也赠予地荣誉博士学位。帕德雷夫斯基的历史地位来自于他如何同时身兼作曲家、钢琴家与政治家三重角色。他的演奏特色在于柔软而且动态对比极广。
25
37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合作,演奏艾伍士的四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艾伍士是希拉里·哈恩最尊崇的美国作曲家。在艾伍士的作品里,她最先接触的,就是曲风抒情,能让人再三回味的《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由于音乐中意想不到的和声效果、节奏与主题完全掳获希拉里·哈恩与她的伙伴,也就是乌克兰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的心,两人在2008年的音乐会上,很自然的安排这一首作品。两人的诠释得到爱乐者与乐评人的肯定后,希拉里·哈恩与瓦伦廷娜·李斯蒂莎踏上探索艾伍士另外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旅程,并且致力于向全球爱乐者引荐这些鲜少人知,但是却处处充满着创造力与新奇想像力的作品。 《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03年至08年之间,是艾伍士创作风格转换之间的作品,钢琴部分颇有李斯特的管弦乐效果。《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以反常的“慢─快─慢”乐章速度写成,并且以“秋”、“在谷仓”、“复生”这样的标题来取代传统的速度标记。值得一提的是,“在谷仓”乐章是以当时流行的散拍节奏写成。《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914年秋天,但是首尾两个乐章取材自数年前创作的管风琴前奏曲,中乐章同样以散拍节奏写成。艾伍士的创作目的在“表达感受与热情”,而这里所谓的“热情”,是对宗教的热情。到了1916年的《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艾伍士直接冠上“福音营会的儿童节”标题。它原本是为十一岁的侄子演出而写的作品,因此比起前三首曲子都要简单一点,规模也小些。
15
12
宁静祥和的大提琴专辑
宁静祥和的大提琴专辑
这张专辑收录了24首美妙的大提琴作品,由罗斯特洛波维奇、杜普蕾、张汉娜等著名的大提琴家演奏。他们以最柔美的琴声,演奏出古今最优美的大提琴旋律,不论是独奏、钢琴伴奏或管弦乐协奏,每一首都让人沉浸在其中。大提琴拥有人类耳朵最亲近的音域,在它的琴音包围下,沉稳而让人感到亲切。 在古典音乐唱片营销领域,有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舒缓放松。长期以来,古典音乐一直因其缓解压力的能力而备受赞誉。许多唱片公司纷纷推出柔板乐曲之类的音乐合辑,其目的似乎是在艰难的一天结束时,安抚那些焦虑不安、情绪紧张的乐迷。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把古典音乐当作高档 “安定” 来推销的这种理念。聆听音乐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体验,而且以这种方式对古典音乐进行刻板定义也是不准确的。此外,我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音乐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能为音乐做些什么。 不过,必须得承认和其他人一样,我也喜欢听上两个小时的助眠音乐,而且有人帮你把这些音乐整理好也很不错。因此,我很接受这张专辑的理念,尤其是因为大提琴是乐迷们最喜欢的乐器之一。专辑中收录的24首曲目,虽然大多节奏缓慢、旋律轻柔,但编排巧妙,避免了单调。既有独奏的大提琴,也有与钢琴、管弦乐队合作的演奏,甚至还有与女高音的配合(比如朱利安妮·班斯演唱的维拉-罗伯斯的《巴西的巴赫风格》第五号),各种组合轮番呈现。此外,“放松” 这个词所涵盖的情绪范围很广,从巴赫的《大提琴组曲》(第一和第二组曲的前奏曲,其中秩序与理性占主导地位),到福雷《梦后》中那种忧郁的遗憾之情,再到勃拉姆斯《摇篮曲》中那种幸福的忘却之感,都在其中。 而且,有四位才华横溢的大提琴家参与其中,比较他们的演奏风格既可行又有趣。罗斯特洛波维奇和已故的杜普蕾代表着 “老一辈”,而张汉娜和莫尔克则是年轻一代。就个性和令人难忘的程度而言,老一辈轻松胜出。不过,特别是在这样一张 “放松身心” 的合辑中,我们也不应低估张汉娜和莫尔克,他们非常注重音色,并且在演奏中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让作品的诠释自然呈现。
1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