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Duo in G major K423 - 1. Allegro

00:00
06:28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列兹《韦伯恩作品全集》
--
这套合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的全部韦伯恩作品。韦伯恩是“第二维也纳”中的音色大师,突破并拓展了勋伯格式的序列主义,创作更加倾向于无调性甚至是“无声”,布列兹正是其继承者,在这条先锋之路上越走越远。布列兹对韦伯恩的作品很推崇,对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与对位进行周密思索、分析。布列兹的指挥风格和韦伯恩的作品气质很相配,也继承了一部分韦伯恩的创作理念。这套合辑不仅收入布列兹指挥的管弦乐作品,还有爱默森四重奏、艾马尔、克莱默、齐默尔曼等名家参与录音。布列兹诠释的韦伯恩作品有着清晰的结构,显得极为精致,深含无穷的魅力,这套合辑也是聆听韦伯恩作品的首选。 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简洁凝练、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性,成为了近代先锋派音乐发展的标杆。韦伯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影响却非常大。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音乐来自于心灵深处,以别人无法想像的简洁、浓缩、凝练的音乐特征而著称,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图蕾克《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羽管键琴版
13
这张专辑是图蕾克演奏巴赫的几部键盘作品,包括《哥德堡变奏曲》、《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十个变奏》、《前奏曲和赋格》、《意大利协奏曲》。其中最重头的作品是《哥德堡变奏曲》。 图蕾克是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录音有7次之多)、时间最久(超过60年)的演奏家。这个录音版本是她1978年3月在纽约录制的,是第三次完整录音,使用羽管键琴演奏,所有重复段落均未省略。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作品详细标注了哪个章节用哪层键盘,全部30段变奏不断在第一和第二层键盘之间来回穿梭交替,也就是说:要求演奏要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晰展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或音乐动机,因此,不管在演奏中如何带入情趣色彩,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巴赫此作在复调结构上清晰的层次与脉落,从这一点上说,图蕾克自然是杰出的,她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神清则余皆清,语速自佳,她抓住了此作的“主脉”,尤如一棵树、“主干”挺直完好,所有的“分叉”自然井然有序,演奏清晰明辨、语速自如、曲伸适度,经纬分明,所有的构架、层次、情趣色彩都在娓娓道来中,没有隐匿、没有怒张,也没有过度的情感渗入,却充溢着智趣与幻想,可以说这是一版回归原作、减降自我表达、却又给听者广阔暇想空间的演奏。
海飞兹《维厄当、圣-桑、萨拉萨蒂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海飞兹演奏的六部小提琴作品录音,大都是高难度的炫技曲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
15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这套专辑是为纪念钢琴巨匠霍洛维兹逝世25周年而发行。特别收录了世界首度发行的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霍洛维兹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早年跟随母亲与塔尔诺夫斯基学习钢琴,在基辅音乐院师事传承自安东·鲁宾斯坦一系的布鲁门菲尔德。1925年以前,霍洛维兹都在苏联各地巡回,1926年首度赴国外(柏林)演出,1928年第一次在纽约与毕勤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前,他还只是个没没无名的小子。这天以后,霍洛维兹成了轰动乐坛的青年钢琴家。他在1939年定居美国,1942年成为美国公民。霍洛维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令人深深为之着迷的魅力与气质是其他钢琴家所无法相比的。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霍洛维兹的唱片,但是录音时间多半集中在他定居美国之后,以及上世纪八零年代霍洛维兹晚年的顶尖杰作。为了纪念霍洛维兹逝世二十五周年,发行了这一套三张,录制时间横跨1930年到1951年间,包括第一次发行,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送葬进行曲》。青年时期的霍洛维兹以精准、速度敏捷快速闻名。而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八度音与轻松自如弹奏和弦的技巧被当时的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出现。从这套唱片的早年录音可以听出,狂热而且技巧精确的演出效果不只显示出这位年轻人已经站在艺术成熟的门坎上,他对自己的诠释手法也是信心十足。
28
3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