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斯坦《我喜爱的肖邦》
45

鲁宾斯坦《我喜爱的肖邦》

这张专辑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钢琴独奏作品,是“最正宗的肖邦”珍贵录音。专辑不仅汇集了肖邦独奏曲目中最脍炙人口的传世珍品,更是钢琴巨匠鲁宾斯坦各个“演录俱佳”专辑中经典段落的超级精选。从英勇豪迈的《波洛奈兹舞曲》到优雅寂静的《夜曲》,从充满波兰民族特质的《玛祖卡》到宛如倾诉般亲切感人的《叙事曲》,作为20世纪最权威的肖邦演绎者,鲁宾斯坦的演奏不同于霍洛维茨指下的雌性化,亦不同于阿劳指下的神经质,他用琴声塑造了一个多层面的肖邦——精神健康、格调高贵,作品充满激情与丰富内涵,一位爱与智慧相结合的伟大人物,让每一个聆听者都不禁为之惊叹。 因此,这绝对是代表鲁宾斯坦最高艺术成就的一张唱片,也是值得强烈推荐的传世名版。专辑演奏、录音水平一流,获得《日本唱片艺术》推荐。
节目(1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0
这张专辑是西诺波利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两部交响诗。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品30,创意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是描写无神论者从唯心走向唯物的一个富于哲理的过程。 全曲共分9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作者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1分30秒的音乐,却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的极为深刻,由于这段音乐强大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常常被喜爱音响的朋友作为试机用的片段。其余8段的名称均来自尼采的原著,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
肯普夫《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
17
这张专辑是德国著名钢琴家威尔海姆·肯普夫1965年录制的,他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作为德国钢琴乐派的代表人物,肯普夫是公认演奏贝多芬作品的大师,他的音乐中包涵着深刻的思想,他演奏的奏鸣曲声音端庄、音色如歌、自然流畅,分句、速度自然合理,哲理性强,深沉严谨而又含蓄细腻,丝毫没有矫柔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人人都能理解领会。《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是一个相当完整而系统的世界。同时他在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风格不同,技术表现方法不断变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晚期奏鸣曲中大规模地引进复调音乐的处理方法的同时,频繁使用了多主题的变奏形式。这又是一个钢琴奏鸣曲的崭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在晚期钢琴奏鸣曲复杂的技法的铺垫下的乐曲精神面上的含义孕育深刻,犹如哲学家深思后的人生哲理一般,让人感到内心深处的共鸣。
阿格丽奇《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协奏曲》
14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奇这位当世最特立独行的杰出钢琴家,不常灌录唱片,许多录音都是她的现场演出。这是少数特地进录音室灌录的专辑之一。录音中她弹奏自崛起乐坛以来就引人称道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加录了《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奇性格中叛逆和独特的部份,有许多地方和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协奏曲相当接近,而她也从马加洛夫和罗斯特洛波维奇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轶事,加深了她在诠释这些乐曲时独特的风格。阿格丽奇在还是学生时,就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起床的,她的室友总在她睡觉时就练习这首协奏曲,让她在潜意识里吸收这首协奏曲的各种风貌。日后更因为与马加洛夫这类俄国钢琴家相熟,学得了俄国人的诠释手法。 阿格丽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熟稔程度,己到了随时要她从睡梦中起来弹奏,她都可以如履平地般的轻易,这首协奏曲已经深入她的潜意识和脑海中,如今她在事隔30年后再度灌录此曲,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显示她已有自信走出她年轻狂傲的阴影,树立成熟钢琴名家的风范。她与前夫迪图瓦合作,另外灌录了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巴托克晚年后采取中庸、抒情路线后的作品,音乐题献给他的爱妻,经常流露出温暖的一面。阿格丽奇在探索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后,再探索这首近代最伟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自有她不凡的诠释典范。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内田光子》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内田光子》
这张专辑收录了内田光子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德彪西、勋伯格的钢琴作品。 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1948年12月20日-)日裔英国钢琴家。她的演奏风格着重表达内心而非炫人的技巧,以诠释莫扎特作品闻名,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从1980年开始,内田光子灌录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便受到相当高度的瞩目,并且屡次赢得多项专业唱片评鉴的肯定。 内田光子的风格强烈但是又不曾矫枉过正,也没有忽略莫扎特乐里的浪漫精神,《狩猎》奏鸣曲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部奏鸣曲中,内田光子重视主题发音清晰的程度远超过柔美的音色或技巧表现,《b小调慢板》也不会过份沉重与严肃。内田光子与晚年的阿劳一样,他们都在不减损丰富表情的前题下,让音乐平顺流畅而且单纯的歌唱着。不过,这套专辑最受瞩目的应该是莫扎特在1787年完成的《a小调回旋曲》。内田光子的演奏严谨清晰而且结构精确,甚至一开始稍嫌平庸的乐段都很有说服力。内田光子在每一小节都弹奏出适合钢琴的灿烂音色,让听过的人永远难以忘怀。这首回旋曲或许可说是从施纳贝尔1946年的录音以来最动人的演出。 《朱侬》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二十一岁(1777年1月)为法国女钢琴家拜访萨尔兹堡而写作品,也是内田光子1990年莫扎特系列最后几首协奏曲的录音。协奏曲的录音效果确实与独奏曲一样令人神魂颠倒而且具说服力。它的色彩与气氛相当丰富,独奏部份有如空气般的轻盈飘逸,演出精湛完美而且有一统性。在泰特充分配合内田光子演奏内涵的指挥陪衬下,这些特色都得以确实发挥。 其它作曲家方面,内田光子最辉煌的成果或许该算是1989年录制的德彪西十二首练习曲。这十二首练习曲平均分成上下两册,根据训练目的而冠上《为五只手指》、《为第三只手指》、《为和弦》等标题,曲风接近车尔尼、肖邦的练习曲。内田光子对乐曲的理解几乎是个奇迹。阿劳曾说,任何诠释最基本的是要赋予乐曲的结构意义,然后再根据这个架构来发挥。就我所感,这十二首练习曲从来没有被弹得像内田光子的诠释般高超精确而且易如反掌。随着表面上轻松自如的音乐,内田光子以她独一无二的见解,带出作品每一个主题、乐句的“内在价值”。这部德彪西成熟时期的作品常被弹得过度“抽象”、吃力与笨拙,甚至许多著名钢琴家的录音都是如此。在内田光子手中,她以自然雅致的变化为作品带来新生命。
168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