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 Flute Sonata H515 - 2. Andantino

00:00
03:09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李赫特《1964年奥尔德堡音乐节现场》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在1964年奥尔德堡音乐节演奏的现场录音,收录了舒伯特的两部《钢琴奏鸣曲》。当时李赫特正处于巅峰状态,演奏中散发出的那种“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中,那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能进去”的强烈个人化色彩,带了几分神秘主义,而调子几乎是灰色的,背景是黑色的。李赫特的舒伯特是苍茫孤高意境,充满了演奏者个人的孤独感。 虽然是1960年代的历史录音,但经过世界一流的技术处理转制后,音质非常出色,钢琴的音色丰富、极有韵味。
李赫特《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李赫特与马泽尔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他独奏的舒曼《蝴蝶》。李赫特的演奏抛开了勃拉拇斯的德奥系钢琴传统,将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做了富有诗意和狂想、温文而狂傲的新观点诠释,他那无所不能、震古烁今的技巧更令人大开眼见。这个李赫特与马泽尔合作的版本,不但乐句更流畅洗炼,和乐团间的配合也最完美协调,是李赫特对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最精妙的诠释。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开始构思这部作品。1881年三月,勃拉姆斯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勃拉姆斯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舒曼《蝴蝶》作品2,作于1829-1831年间,是一首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作。此曲旋律奔放诡异,感情浓郁激烈。写于舒曼20岁时,这部短小美丽的作品,揭示了他的作品基调:结合音乐与文字、诗与音乐的情感。
雷吉纳德·凯尔《单簧管演奏录音辑》
27
这套合辑收录了英国单簧管演奏家雷吉纳德·凯尔(Reginald Kell)1950年代在美国的演奏录音,曲目有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与《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三重奏》、《木管小夜曲》,贝多芬《单簧管三重奏》,舒曼《幻想小曲》,勃拉姆斯《单簧管三重奏》、《单簧管奏鸣曲》,圣桑《单簧管奏鸣曲》,德彪西《第一狂想曲》,还有欣德密特、巴尔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米尧、佛汉威廉士、拉威尔、柯瑞里、克莱斯勒等作曲家为单簧管创作的乐曲。最后,当然不会忽略被誉为单簧管唱片史上最重要的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录音。凯尔的演奏风格严谨,正统中带有浪漫的色彩,音色相当优美。 雷吉纳德·凯尔(1906-1981)曾经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求学,1932年以后开始活跃于音乐会的舞台,先后在伦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一九四八年开始把事业重心移向美国。定居纽约之后,凯尔除了频繁的奏事业(特别热爱演奏室内乐),也开始灌录大量的唱片,并且曾经出版《凯尔吹奏法》和一些练习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C.P.E.巴赫《长笛、双簧管协奏曲》
C.P.E.巴赫《长笛、双簧管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C.P.E.巴赫的四部长笛协奏曲、两部双簧管协奏曲、一部双簧管与数字低音奏鸣曲、一部竖琴奏鸣曲。 C.P.E.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次子,他的音乐作品在巴洛克晚期至古典主义早期具有重要地位。他的长笛协奏曲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键盘乐器和长笛演奏方面的卓越才能。C.P.E.巴赫的长笛协奏曲创作于他担任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宫廷羽管键琴师的时期(1738-1778年),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多部重要的室内乐作品,包括四首长笛协奏曲(Wq 166-169)。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C.P.E.巴赫对巴洛克音乐的继承,还融入了洛可可风格的优雅与精致。 《a小调长笛协奏曲》Wq 166,作于1750年;《降B大调长笛协奏曲》Wq 167,作于1751年;《A大调长笛协奏曲》Wq 168,作于1753年;《G大调长笛协奏曲》Wq 169,作于1755年。 C.P.E.巴赫留存下来的双簧管协奏曲仅Wq 164和Wq 165两首。 《降E大调双簧管协奏曲》Wq 165,作于柏林时代末期的1765年。为菲德烈大帝官廷双簧管演奏家玛蒂斯(C.L.Matthes)而作。乐曲留有巴洛克协奏“急-缓-急”的遗风。各乐章构成由单一主题支配,反映出追求合理明快的新时代风潮。全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3/4拍子,由四次总奏与三次主奏交替进行;第二乐章,2/4拍子,c小调,不太慢的柔板,是一个悲哀动人的乐章;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3/8拍子,明亮优雅的小步舞风格。 C.P.E.巴赫的竖琴奏鸣曲创作于1762年至1764年间,这一时期正值他在柏林的音乐生涯高峰期。这些作品是他在柏林结束时期的作品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形式。《G大调竖琴奏鸣曲》Wq 139,展现了竖琴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旋律优美、结构严谨。
17
24
美艺三重奏《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
美艺三重奏《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
这套9CD合辑是美艺三重奏演奏的海顿全部《钢琴三重奏》作品。当这套专辑最终完成时,获得了几乎全世界的赞誉,包括留声机1979年的“年度最佳唱片奖”。美艺三重奏的演奏自始至终都是出类拔萃的、充满活力的、精致的,对丰富多样的音乐有着敏锐的反应。九张唱片中的六张超过一个小时,包含了丰富而辉煌的音乐,大部分的演奏都是非常恰当的,录音也温暖和精致,这是一套可以一辈子聆听的曲目。 这是第一个和唯一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被《留声机》编辑认为是有史以来100个最伟大的录音之一。获得“企鹅三星带花”、“留声机唱片大奖”等殊荣。 《企鹅激光唱片指南》:我们通常不可能称赞一套唱片是“经典”的,但这套唱片可以用这些词语来描述,因为美艺三重奏的演奏,当之无愧享有音乐界最高的荣誉……这是一套海顿爱好者都不能错过的音乐,如果你一人流落荒岛,有这套音乐陪伴足矣。 海顿的钢琴三重奏值得更多的关注。正如音乐爱好者所知,这些作品与他的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一样令人满意,而且数量众多。然而,它们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真正的三位一体。从本质上讲,海顿将小提琴奏鸣曲的小提琴和钢琴部分加入了大提琴部分,增强了当代钢琴的低音。这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抑制音乐的质量,但它阻止了现代钢琴三重奏的发展,因为大提琴家通常想做一些更令人兴奋的事情。所有人都称赞美艺三重奏,因为他们理解,音乐品质比器乐演奏更重要。
58
12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