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富田勋

最精彩的富田勋

这张专辑是日本作曲家兼电子音乐先锋富田勋的演奏录音。 富田勋是第一位成功把电子合成乐引进古典音乐的乐师,也是古典合成派的代表人物,在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凭《武士的一分》获得最佳音乐奖。他的音乐圆熟地将西洋管弦乐、人声、合成器以及日本传统乐器交融为壮大的乐声,创造出深邃神秘、奇幻玄妙的音效世界,耐人寻味。 在这张专辑中,听者可以在巴赫、德彪西、穆索尔斯基等古典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中(如《日出》、《汽笛火车》、《豪雨》、《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等),欣然感受富田勋的奇妙音乐世界,体验他音乐戏法的神奇! 专辑是古典乐与电子合成乐最眩目的结合,音效深邃神秘、奇幻玄妙、耐人寻味。演奏、录音水平一流。
节目(1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科瓦切维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小品
26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史蒂芬·科瓦切维奇1991-2003年录制的,被公认为是迄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最具权威的演绎版本之一。一位评论家在评论他所演奏的《锤子键》时指出:“史蒂芬·科瓦切维奇用一种不屈不挠、有时甚至是好斗的精神来诠释这一巨作,他的演奏甚至可与布伦德尔、吉列尔斯和波利尼相提并论……他在按下琴键的那一刻,便宣告了音乐的超凡力量。” 史蒂芬·科瓦切维奇(Stephen Kovacevich),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培卓市,是阿格丽奇的第三任丈夫。史蒂芬·科瓦切维奇是一位极具洞察力的钢琴演奏者。作为一名钢琴家,他对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舒伯特等人的作品的演绎令人大为折服。史蒂芬·科瓦切维奇不但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钢琴演奏家,他还曾多年担任指挥,与世界各地的管弦乐队共同演奏了众多18世纪至19世纪的作品,备受称赞。 在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对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崇高的艺术理念和丰富的个人情感,同时,这些作品的曲体结构也是最精致和最优雅的。后辈从贝多芬的作品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他那刚劲的气质、理性的深思和质朴的精神。贝多芬就像一位哲人,为世人献上了一曲又一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分三个时期完成的。第一个时期是1794—1800年,这一时期他创作了13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音乐风格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英雄性”在这些作品中有了初步的体现,钢琴奏鸣曲《悲怆》是他罹患耳疾时痛苦的内心独白。第二个时期是1801—1814年,这一时期他又创作了14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进入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在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中,贝多芬用平凡的素材和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他那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第三个时期是1816—1822年,在此期间,贝多芬创作了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这是他晚期的重要作品。这些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不再象中早期的作品那样感情激烈、斗志昂扬,相反变得沉静、柔缓了。
罗斯特洛波维奇《舒伯特、舒曼、德彪西》
25
这张专辑是罗斯特洛波维奇与布里顿合作,演奏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舒曼《五首民谣》、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这是最具经典色彩、最超值的唱片之一。专辑中的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被誉为此曲的最佳版本。舒伯特这首独特作品原是为六根弦的阿佩乔尼琴所作,罗斯特洛波维奇改以四根弦的大提琴演奏,技巧却丝毫不见滞涩,功力深厚。布里顿虽以作曲家名世,但其钢琴演奏同样出色,体现了互为衬托的效果。此外,这张唱片还收录了舒曼《五首民谣》Op.102、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两位大师的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旺德《布鲁克纳·第八、第九交响曲》
31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八、第九交响曲》,1979年5月28日-6月2日、1978年6月10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其中《第八交响曲》采用第二版,1890年创作;《第九交响曲》采用初版。 旺德指挥的《第八交响曲》录音版本广受好评,他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这个版本被认为是其巅峰之作,获得了留声机大奖,评价极高,被认为是“当今最伟大的布鲁克纳演绎之一”。旺德指挥的《第九交响曲》录音版本同样备受赞誉。他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创作版本”的演绎之一。 旺德的指挥展现了他对布鲁克纳音乐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他注重保持作品原有的韵味,同时通过精准的律动性构建和情感表达,将布鲁克纳音乐的厚重感与精神内涵完美呈现。他的这个录音版本不仅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还成为了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合作,演奏艾伍士的四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艾伍士是希拉里·哈恩最尊崇的美国作曲家。在艾伍士的作品里,她最先接触的,就是曲风抒情,能让人再三回味的《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由于音乐中意想不到的和声效果、节奏与主题完全掳获希拉里·哈恩与她的伙伴,也就是乌克兰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的心,两人在2008年的音乐会上,很自然的安排这一首作品。两人的诠释得到爱乐者与乐评人的肯定后,希拉里·哈恩与瓦伦廷娜·李斯蒂莎踏上探索艾伍士另外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旅程,并且致力于向全球爱乐者引荐这些鲜少人知,但是却处处充满着创造力与新奇想像力的作品。 《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03年至08年之间,是艾伍士创作风格转换之间的作品,钢琴部分颇有李斯特的管弦乐效果。《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以反常的“慢─快─慢”乐章速度写成,并且以“秋”、“在谷仓”、“复生”这样的标题来取代传统的速度标记。值得一提的是,“在谷仓”乐章是以当时流行的散拍节奏写成。《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914年秋天,但是首尾两个乐章取材自数年前创作的管风琴前奏曲,中乐章同样以散拍节奏写成。艾伍士的创作目的在“表达感受与热情”,而这里所谓的“热情”,是对宗教的热情。到了1916年的《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艾伍士直接冠上“福音营会的儿童节”标题。它原本是为十一岁的侄子演出而写的作品,因此比起前三首曲子都要简单一点,规模也小些。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