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秘恋曲《Will be right》

安宁秘恋曲《Will be right》

音频简介 《Will be right》由刘德华御用制作人蔡晓恩亲自“操刀”制作,是为陌陌主播野小白量身打造的金曲。歌曲以一段英文歌词开场,朦胧的爵士曲风,为这首歌奠定了淡然冷调的风格基础。主播野小白的演唱风格颇具可塑性,这次在《Will be right》中她用充满磁性的低音诠释慵懒又迷醉的氛围,随着高低起伏并不明显的旋律,瞬间演绎出了这首歌的灵魂,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这首歌内敛的情绪——一个在爱情里沉醉又自愈的人。 爵士音乐总是带着些许伤感和孤独,《Will be right》将孤独和伤感的情绪从歌词里毫无掩饰地倾泻而下,野小白音色里的颗粒感又让这些孤独和伤感得到了沉淀。将这些情绪展现在歌曲里,收藏在自己心里,留给每一个观众细细品味。 这首歌是习惯了孤独和伤感,习惯了一个人后的自言自语,而“Will be right”就是藏在这首歌背后的一个小期待。
节目(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爱原创音乐

爱原创音乐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爱原创音乐
关注
玖推出新单曲《穿过山野的风》点亮心灵之旅
--
你如同《穿过山野的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带来了一种说不清的感动和期待。你的到来,像是无数个晨曦中最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那被寂寞和忧愁覆盖的灵魂。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的世界里,你的存在就像是一颗恒星,为我指引着方向,给予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我总会想起你。那些关于你的记忆,如同天空中最亮的星,即使远离了我,依旧在我的世界中闪耀着光芒。你的声音,你的笑容,就像是遥远星空中最动人的诗篇,总是无声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而现在,当我再次感受这《穿过山野的风》我仿佛能看到你在风中自由翱翔的身影。每一次风的吹拂,都让我感觉到你仿佛就在身边,与我一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辽阔。你就像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一场永远也看不尽的梦,永远存留在我的心海深处,给予我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an可儿新单曲《忘得干脆》全网上线
421
一首经典的都市苦情歌曲 是多少有情人在午夜辗转时的心灵慰藉 是多少情路坎坷的人枯坐通宵的独白诗句 伤心人的痛苦与伤情都在歌曲里宣泄 祭奠一段又一段无疾而终的意难平 都市苦情风的抒情歌曲从来都在听众心里有一席之地。 陌陌主播an可儿新单曲《忘得干脆》是一首拥有传统苦情气质的抒情歌曲,有黯然神伤的旋律,情感喷薄而出的歌词,浓重饱满的演唱,这些都在告诉听众,这是一首汇聚了所有经典元素的都市苦情歌。 一段感情从曾经的圆满走到破碎的结局总是让人黯然神伤,主播an可儿的音色厚重,唱出了有情感阅历的人才能听懂的伤感,浓厚的演绎方式更是在绵长的旋律中为这首歌注入了成熟苦情的复古韵味。一段情感的分崩离析从来都是积重难返,歌词从一开始就刻画入微“还没习惯没你陪,回家路线改向北”——让伤情从歌词里倾泻而下。起伏强烈的旋律和主播an可儿的演唱也是相辅相成,一句句“你忘得干脆”唱出的其实是一段段意难平,无法抑制的伤感从可儿的歌声中宣泄出来,诉说着自己无法忘记的伤情。 《忘得干脆》唱的也是一段难以自拔的独角戏,戏剧落幕,对手出戏,观众离席,只剩自己站在追光灯中想要强行抓住这段记忆。
林妹推出新单曲《尽量》全网上线
--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 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 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尽量》 天寒地坼,适合书写一段故事的结局。陌陌主播林妹新歌《尽量》上线,讲述如何为失败的爱情画上一个体面的句号。 成年人喜欢把伤痛留给自己,鲜少将惊涛骇浪的情绪外泄。《尽量》的歌词诉尽了苦涩心事,小心翼翼地扮演着“尽量…..习以为常,尽量…..不露忧伤”的角色,旋律却缓慢冷冽,主歌与副歌衔接平铺直叙,一如成年人的情绪永远都在故作坚强的维持着最后的体面。林妹演唱时也尽责地从声音和情绪中表达着“体面”二字,把所有的黯然神伤都锁在心里,从她的演唱里只能体会到克制的苦涩。 “分手”让人无比疼痛,它比从未拥有更令人心碎,它以一种从有到无的方式,宣告当事人被剥夺了幸福的资格,曾有幸得到最终还是失去,这样的结局总是让人崩溃。《尽量》用了一整首歌的时长去描述:在失去爱情后,如何当一个合格又体面的成年人,不仅要克制地悲伤——还要“在往后的日子里尽快去遗忘”。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作品》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作品》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在1910-1929年间演奏自己创作的19首作品。 克莱斯勒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之一。克莱斯勒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有力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的远弓与颤指都别具一格,运弓不大而琴音饱满,经常运用表情滑指,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了从不消失,他的音乐甘美丰润,富于变化,沁人心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 克莱斯勒一生写了150多首小提琴曲,但是当时他把许多曲子都说成是历史上某某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后来,他公开宣布这些乐曲都是他本人的作品,从而引起了音乐评论界的不满,可是克莱斯勒说:“人们喜爱这些乐曲,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难道因为写了上我的名字,它们就变得没有价值了吗?” 这张专辑的录音年代虽然较早,但采用24位、96KHz高清晰规格重新转制,去除杂音,提升音效,录音质量已有极大的提高,但部分作品早期录音技术的缺陷仍然存在,音乐中有经微的沙沙声,但这是历史的遗音、时光的再现,正可引发听者的思古幽情。想想,如果不能聆听克莱斯勒亲自演奏自己的作品,我们对这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的认识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音乐辞典的介绍上。
--
19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3)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3)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法佐·赛依,演奏莫扎特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F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K332,作于1781-1783年。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主和弦分散和弦开始,经过句为d小调转至c小调的表情性乐段,在属调的第二主题后,以尾声作收束。发展部由转调音型开始,也使用第二主题后半部的音型。再现部除连接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经过句被加强外,均按原型。第二乐章,慢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省略了发展部。第一主题从后半段的降b小调转为f小调,没有经过句,直接由F大调的第二主题承接,经过发展部直接进入再现部。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类似一段下降的华丽的快速音群,经经过句而进入第二主题部并以C大调对比性的音型作呈示部的收束。发展部以第一主题开始,再现部省略了第一主题部的最后一小段,夹着g小调的一段音群,第二主题以f小调再现,连接于F大调的音型,尾奏以渐慢的速度收束。 《F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K280,作于1775年。此曲在技巧的精湛和情感的优雅上相得益彰,每个乐章都采用不同类型的三拍子,并且展示了富于变化的独特节奏。莫扎特自小就以专业的钢琴演奏神童闻名于世,长期的实践早已经使他在钢琴作曲方面驾轻就熟。 《F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K533,作于1786年。此曲是莫扎特将《快板与行板》(K533)和《行板回旋曲》(K494)合并而成。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右手始,经过部使用第一主题的音型,第二主题在三连音符之后,由左手上行音开始,以三连音符构成小结尾。发展部由c小调始,两个主题一起出现,再现部呈示第一主题后,经经过部转调,以主调再现第二主题。第二乐章,行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互为映衬,第二主题用F大调,特征在右手下行分散和弦。发展部第二主题加上三连音符动态而导入再现部,再现部尾奏由第三主题动态始,以分散和弦收束。第三乐章,回旋曲-小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这个乐章就是K494,在主要主题后,以属调表现副主题。第一插句为D小调,降B大调的旋律承接后,回到主要主题小音阶部分,以f小调出现第二插句,再回F大调,主题、副主题再现后,以主要主题音型构成的尾奏结束。
--
9
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钢琴三重奏》
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钢琴三重奏》
这张专辑是Z.E.N.三重奏演奏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的《钢琴三重奏》,并附带一首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六号》。 由中国钢琴家左章、韩裔美籍小提琴家柳爱莎(Esther Yoo)、亚美尼亚大提琴家纳雷克·阿赫纳扎(Narek Hakhnazaryan)组成的Z.E.N.三重奏,三位成员都是非常杰出的青年演奏家。左章可谓是深圳人最熟悉的青年钢琴家之一,5岁起在德国柏林开始学琴,回国后师从但昭义教授,在深圳艺术学校毕业后,继续到美国深造。除了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就读期间荣获第32届佩切克钢琴演奏大奖外,左章还获得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第一名等多项大奖。柳爱莎199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0多岁开始就与罗林·马泽尔、弗拉迪米尔·阿斯科纳兹等世界级指挥家们一起同台演出。1988年出生于亚美尼亚埃里温一个音乐世家的大提琴家纳雷克·阿赫纳扎,在2011年获得第14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大赛大提琴金奖,从此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这三人的合作演奏,精彩不容错过。 勃拉姆斯《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作品8,作于1854年。作为勃拉姆斯创作的第一首钢琴三重奏,同时也是他发表的第一部室内乐作品,此曲确立了他早期的音乐风格,即明亮愉悦、极力追求古典主义音乐的均衡。这首三重奏的旋律非常朴实优美、内涵丰富,可形容为“彩虹飞架、彩蝶飞舞、夜莺歌唱”。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话悠闲动人,每次聆听都会被深深的感动。古典音乐的魅力就在这里,真正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你去细心的品味,听得越多,越能品出个中滋味。还是那句话,流行音乐、轻音乐是听,味道甜得很,容易入口也容易厌倦;古典音乐是品,就像咖啡、美酒,只要你用心尝试,便会欲罢不能,它可以伴你一辈子,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心境中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来。 德沃夏克《e小调钢琴三重奏“杜姆卡”》作品90,作于1891年。名称中的“杜姆卡”来自捷克语,是流传在捷克和乌克兰地区的民间叙事诗,通常以弹拨乐器伴奏。此曲有6个乐章,结构庞大。音乐有如同史诗般的悲剧性气质。
12
11
卡米诺拉《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卡米诺拉《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这套专辑收录了意大利小提琴家朱利亚诺·卡米诺拉与快乐马卡合奏家乐团演奏的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提起意大利著名的水都威尼斯,人们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波光粼粼的河道纵横,与上下人声唱不歇的点点游船。不过若将时光回溯至十七、十八世纪,这片水乡留给我们的便不只是一方美景,还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维瓦尔第。这位生于此地,并在故里度过人生大半时光的作曲家,在世时就是出名的小提琴家,他的作品也以器乐协奏曲见长,除了最有名的《四季》,他还创作过近五百首协奏曲,其中约有一半是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 《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这个乐章欢快而又活泼;《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雪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
54
基辛、莱文《舒伯特四手联弹作品》
基辛、莱文《舒伯特四手联弹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基辛与莱文两人合作,2005年5月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现场录音。这是一场出人意外的音乐会,领导大都会歌剧院长达20年的指挥家、钢琴家莱文和钢琴天才基辛的双钢琴合奏。莱文演奏钢琴并不令人意外,经常与歌唱家合作的他,钢琴演奏上的造诣早已为人认同。指挥家与钢琴家搭档双钢琴合奏也不意外,指挥家索尔蒂曾与佩莱亚合作、乔治·塞尔也曾和塞尔金合作联弹演出。但是,像这样巨星级的搭档,却是使人意想不到。这样的两位巨星,其演出酬劳高得惊人,若非在音乐上见解相当,是很难说服他们愿意同台的。果然,演出的结果让人赞叹。他们不同于其他人的诠释,将这些乐曲视为室内乐来处理,基辛和莱文以协奏曲般的宏大气势去演绎这些乐曲,让人惊叹。专辑的录音非常发烧,音场开阔、音色真实、音质细腻、动态宽广。 舒伯特的四手联弹作品是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在钢琴独奏曲上的地位不如贝多芬、舒曼和莫扎特耀眼,但他的四手联弹作品却因为有《f小调幻想曲》、《“大二重奏”钢琴奏鸣曲》和《军队进行曲》等出色的名作,为钢琴家和爱乐者所喜爱。 《f小调幻想曲》D940,作于1828年4月。这是一首“具有内省、透视力、戏剧张力和说服力的钢琴曲”。这首作品几乎是舒伯特这种体裁的晚期作品中最经常能够听到的一首,这部有着优美旋律、忧伤情绪的单乐章作品,多少年来从没有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消失过。 《a小调为钢琴四手联弹所写的快板“生命风暴”》D947,作于1828年5月。此曲被认为是舒伯特最初为其它双钢琴奏鸣曲所作的第一乐章,标题“生命风暴”是由出版商Anton Diabelli加上的。这首作品的交响性动力远远超出舒伯特早期的a小调作品,这是一个拥有激动人心戏剧性的乐章,它所蕴含超群的情感表达不亚于一首交响诗。 《D大调第一军队进行曲》D733,作于1822年。这是钢琴四手联弹曲《军队进行曲》中的第一首。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描写了士兵行进时的雄姿和人们在街头欢迎士兵的场面。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