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托的艺术(第二辑)

柯尔托的艺术(第二辑)

这套7CD合辑收录了柯尔托1930年-1954年的演奏录音,包括舒曼、德彪西、拉威尔、法朗克等的钢琴作品。柯尔托演奏的舒曼是无人能及的。他极好地理解了舒曼的激情、诗意与郁结之间的关系,他的舒曼消解了狂躁,强调了诗意本质与无法超脱的忧伤,以一种黄昏的基调,把那种柔弱的苍白的蔓生表现得奇妙无比。《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蝴蝶》,都成了他奉献的丰碑。他的《童年情景》是最童真,也是最动情的,那首《梦幻曲》弹得那样丰厚;《蝴蝶》里在晚春落花中游走的茫然寂寞,《克莱斯勒偶记》中梦幻破灭的深刻惋惜,这些在肯普夫或里赫特弹的舒曼中是听不到的,他们体会不到这样脆弱的心智之美。而他的德彪西或拉威尔,则是另一种令人赞叹的印象主义,拉威尔《水的嬉戏》中水的自由盈态,他的高徒法国钢琴家弗朗索瓦已经弹得够精彩了,还是不如他游刃有余。 法国学派在20世纪的钢琴演奏艺术中属于相对另类却也十分重要的一群。他们的演奏追求音色的丰富多变,尤其是对弱奏的音色控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最重要的大师当属阿尔弗雷德·柯尔托,他使法国钢琴演奏学派真正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和承认,并作为伟大的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演奏家。 柯尔托是弹奏舒曼极为出色的钢琴家,又是最激昂与善变的一位。柯尔托的舒曼录音,主要演奏于20—30年代。这些录音都多次发行过,在柯尔托的演奏中彰显了舒曼作品中的起伏不平的情绪,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他把我们带入一个狂热、间或杂有一些任性无束的热情世界。柯尔托带给我们的舒曼音乐有各种可能性,也有离经叛道的危险。在舒曼的内心世界里,他是冲动的弗洛莱斯坦而不是内敛的尤塞比乌斯,因此柯尔托在弹奏《克莱斯勒偶记》慢板乐章或是《狂欢节》时,“沉着”根本不在他的语汇里,但是却以丰富的想象力与洞察力让人惊讶不已。
节目(14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四、七交响曲及交响诗
--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四、七交响曲》及两首《交响诗》。 《a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3,作于1911年,此曲气氛晦暗、富于冥想性,是一部独特的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 《C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105,作于1924年。此曲自始至终充溢着对凝练简约和深邃永恒的追求,套曲的各乐章被缩合成了一个整体,而奏鸣曲式完全让位于某种“诗节性”的构成,主题之间的调性对比消失了,全曲都在C调音阶的制约之下。在一个庞大的柔板部分之后,是两个短小的片段,在速度上与第一部分并无显著差异,新加入的素材与之前的柔板素材一到发展,一直进入总结性的气势宏伟的第四部分。在弥漫性的基本情绪的内部却是极为微妙的层级与无比丰富的意象,音乐的句法是诗化的,而音乐形象则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尤其在相当于谐谑曲的第三段,一种刻意为之的狂乱与潦草造成了特殊的隐喻效果,使终章的宏伟性具有了深度;而在最后的明朗尾声到来之前突然降临的暗淡与紧张,又造成了奇谲和诡激的暗示,不觉使人想起刘越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句,使这单一而不可分解的音响有机体呈现出强烈的直觉主义意味。对特定意象的密集地、强有力地而极端化地处理与呈现,便造成了音乐叙事逻辑的断裂。 交响诗《波希奥拉的女儿》作品49,作于1906年,据民族史诗《卡莱瓦拉》第八章内容:在北方波希奥拉,有一位坐在天上彩虹上织金碧辉煌布的美丽少女。已很年老的维纳莫宁,听了水之母尤玛塔鲁的话,为娶这位少女为妻,千里迢迢远赴此国。他抬头向彩虹上的少女求婚,少女戏弄他一番后,提出三个问,说答出这三个问题就做他的妻子。维纳莫宁成功地解答了两个问题,用缺刀尖的小刀把马鬃分开,剥石头的皮并切割冰块做成栅栏,在解答第三个问题,用缠线的木棒碎片造船时,斧子劈伤了自己的膝盖。为止住流出的血,他拜访了住在独立的房子里的老人,老人为他涂上造物之神的药膏,维纳莫宁的求爱经历也因此失败。 交响诗《海之女神》作品73,作于1914年。此曲是西贝柳斯为了参加美国的某个音乐节而作的。第一次远渡大洋,看到落日下翻涌的大海使他的心情激动澎湃,他别出心裁地把海水描绘成“酒色”。这种色彩十分让人惊奇,“酒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大概那就是西贝柳斯心目中对大海的印象与幻想。
塞尔吉奥·弗兰奇《浪漫的意大利歌曲》
--
爱琴海的海风、威尼斯的贡都拉、比萨斜塔的落日、白桃酿造的贝利尼酒……这是洋溢着芬芳的美丽国度——意大利,请在歌声中一同追溯歌剧之乡魅力的源泉。风度与智慧并重的意大利情歌王子塞尔吉奥·弗兰奇,用灿烂光辉的嗓音演绎经典浪漫歌曲,颠倒众生。曾被帕瓦罗蒂等歌剧大师经久传唱,并受到全世界人们喜爱与推崇的歌曲一网打尽,包括《我的太阳》、《负心人》、《重归苏莲托》等。 塞尔吉奥·弗兰奇(Sergio Franchi)是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那灿烂辉煌的嗓音演绎的意大利浪漫情歌令无数听众为之倾倒。他有着迷人的面庞和丰富的感情,在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演出的天赋。1952年,塞尔吉奥举家迁往南非,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仅仅两年时间,便开始担任众多小型歌剧的男高音主唱,为今后成为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张专辑是塞尔吉奥·弗兰奇首张意大利浪漫曲选辑,完美展示了他的音域和风格。无论是温情款款的《负心人》以及《你知道吗?好妈妈》,还是欢乐轻快的《走过岁月》,在这张留给人印象深刻的唱片中都出色地呈现给听者。
李赫特《舒伯特钢琴独奏作品》
13
舒伯特温馨柔美、但内蕴漩涡的作品风格,可称得上是继舒曼之后,李赫特广泛演奏的另一重要作曲家。在舒伯特的作品诠释上,李赫特格外重视音色之美及速度的取舍。他会在弹奏舒伯特作品时,使用较多的踏板,让琴音在高、中、低等不同音域中产生层次更井然分明的明暗音色变化,而从头至尾,以歌唱性的诠释一一铺陈出和声之美。 也因为李赫特在舒伯特演奏上,是那样强调声部的均衡,藉以按部就班、细心巧思将情感毫无拘束的流露,所以,李赫特所自我设定的演奏速度,就往往不是一般认可的标准。 李赫特录制的舒伯特作品中,很多年代相距二十年以上的演奏,其采取的角度也差不多。李赫特是个完全忠于自我艺术的演奏家,曲目一旦推出,诠释便不轻易更改,所能影响他的,多半是现场的感觉与气氛。而在舒伯特的演奏中,似乎受现场影响的情况最大,每个不同年代的同曲录音,在整体表现上都相差不少,算得上是李赫特录音里性格突出而独立的一环。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美岛莉、今井信子《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美岛莉、今井信子《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两部莫扎特的作品:1、由小提琴家美岛莉、中提琴家今井信子与艾森巴赫指挥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交响协奏曲》;2、由小提琴家美岛莉、钢琴家艾森巴赫与其指挥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钢琴、小提琴与管弦乐团协奏曲》。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大约在1779年秋天完成于萨尔茨堡。这部作品全面地反映出他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风格特点。天才的莫扎特大大地扩充了独奏乐器与乐队形式之间的协调关系。独奏乐器小提琴与中提琴在交响乐中似乎高耸于乐队其他乐器之上,然而它们与整个乐队却是血肉相连。乐队和独奏乐器彼此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平等的伙伴。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第一呈示部的结尾,其中独奏小提琴和中提琴极为自然而和谐地从众多乐器中脱颖而出,或者不如说,独奏正是从众多乐器中“诞生”出来。就乐队本身而言,全奏插部乃是交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独奏演奏经过句时,全乐队的进入在这里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首交响协奏曲中,中提琴作为独奏声部的应用,在那个时代的音乐会中,是非同寻常和令人惊叹的。在18世纪,中提琴还不是广泛应用的独奏乐器。莫扎特打破了传统,跳出了世俗对待中提琴的偏见,以当时独一无二的高水平作曲手法和对乐器本质的了解,绝妙地发挥了中提琴的表现性能。中提琴的独奏声部流畅自如,可以说极为精美。从运用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手法这一点来看,在这首乐曲中,中提琴与小提琴声部达到了完全平衡。想必作曲家已预先构想中提琴独奏声部由他本人亲自演奏了。
--
6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舒曼的钢琴作品。 李赫特演奏《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概念,尤其第一乐章采取的速度常造成争议话题。在初始的序奏和弦后,他按着采取让人侧目的慢速度。无疑地,这是李赫特突显本曲结构的方法。他早年的同曲目录音(1957年,桑德林指挥)也采取相同的速度。本唱片收录的是与威兹罗基合作的后期版本,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终乐章的火热结束。李赫特认为该段落需要一点临场式的即兴处理,所以他故意让钢琴超前乐团一点。李赫特与威兹罗基合作录制这版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背景颇不寻常,1956年DG唱片公司派员到布拉格,想录制李赫特演奏的舒曼作品。那次录音相当成功,所以DG马上决定要与李赫特多录一些唱片。但当时李赫特还不能自由出入西方,1959年DG便再派一组录音人员到波兰华沙录音。录音前,他们找来的钢琴频出状况,演奏相当不稳定,使录音不得不暂停。当技术人员调整钢琴时,李赫特不但没有怨声连连,反而在一旁认真聆听每个音,并提供调整的必要建议。 李赫特的敬业态度和完美主义,充份表现在这里六首前奏曲(从作品23到作品32)。根据录音师威德哈根(Heinz Wildhaqen)的回忆,李赫特花了极长的时间录制c小调(作品23-7)和g小调(作品23-5)前奏曲,直至完全满意为止。录音之中并没有任何技巧疏失问题,只是因为李赫特希望达到足够的清晰、力与美的完全融合。李赫特演奏的降B大调前奏曲(作品23-2)无疑是经典之作,即便他十二年后重新录音都无法超越先前的成就。在旧版本中,李赫特的左手有着巨大而强悍的力度。
--
40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俄裔美国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沃尔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专辑由金牌录音师Lewis Layton录制,是无与伦比的大提琴HiFi杰作,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榜上名版,香港《CD圣经》推荐:音色最醇厚的大提琴协奏曲录音,Piatigorsky录音已是他的晚年时间,其演奏与早期Columbia/Ormandy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大师的独特气质,优美连绵的发音,录音是大提琴稍微趋前,CD版Hall Effest(堂音)比原版失色,但独奏乐器音色厚度依然有尚佳的可听性,中意大提琴的发烧友必买。 专辑收录两部音乐史上最优美的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向来以低沉迷人的音色为发烧友所喜爱。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优美迷人、色调温暖,向来是大提琴曲中试金石之作。录音中皮亚蒂戈尔斯基以其诠释浪漫派作品的深厚功力,将大提琴丰润迷人的音色发挥到极至,被认为是作品与演奏的天合之作。 沃尔顿的协奏曲原本就是写来献给皮亚蒂戈尔斯基的,本专辑收录的也是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在1957年的首演录音,原汁原味,可谓珍贵绝伦。它似乎生来就是用于考验音响素质的,音场十分惊人。明希的精彩指挥精确而直接,乐曲纯净透明,丰沛的音色听起来极富趣味,并且带着波希米亚民族乡土的诗情。如此黄金搭配再由Lewis Layton操刀录音,再次证明Living Stereo的制作水平已臻登峰造极之境,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上榜唱片。
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