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烟火:吾独乐队秋秋和野望乐队大洁访谈

00:00
50:28
主播信息
胡玮

胡玮

重庆音乐广播FM881主播胡玮
关注
爵士星空
73
胡玮与你共赏爵士乐
音乐风情之旅
48
带你从音乐中看世界
爵士夜未眠
21
重庆音乐广播DJ胡玮在爵士夜未眠与你相遇,用音乐伴你左右~ 听爵士 听故事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贝娜达·芬克《舒曼艺术歌曲》
贝娜达·芬克《舒曼艺术歌曲》
这张专辑是女中音歌唱家贝娜达·芬克与钢琴家罗杰·维格罗里斯合作,演唱舒曼的艺术歌曲。 舒曼的艺术歌曲继承和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的传统,使歌曲的表现手法更为灵活、思想更加深刻,不仅强调表达歌词的总情绪,更强调心理变化细节,反映了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和他的创作个性。舒曼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在表现内心的感受,重视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他歌曲的旋律婉转流畅,多以宽广舒缓的曲线进行,充满了幻想色彩。他的歌曲选词严谨,所选的歌词都出自著名的诗人笔下,且诗词也极具浪漫主义特点。舒曼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极其突出,提高了钢琴伴奏的地位,突破了以往只作伴奏的功能,实现了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合一,被誉为“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伟人。 从来没有作曲家像舒曼那样,作品可以按照婚前、婚后来划分。克拉拉始终是舒曼的灵魂人物,他的缪斯、他的主宰。1840年9月,经过漫长的苦恋和争斗,在法庭的支持下,舒曼终于克服其钢琴老师维克的阻挠,与克拉拉结为连理。这一年被称为他的“歌曲年”。新婚的甜蜜,加上被老丈人维克刺激,一向散漫的舒曼才华井喷,忽然成了高产作曲家。婚姻像信仰一般将从前的风流浪子变成了一个忠诚的丈夫,并且塑造了一位全能型作曲家。婚前,从1830-1840年,舒曼主要写钢琴曲;婚后,从1840到1854年被送入精神病院之间,他尝试各种声乐和器乐曲类型。 那一年,舒曼写了138首歌曲,还有声乐套曲《诗人之恋》、《a小调钢琴协奏曲》、《幻想曲》、歌曲集《桃金娘》。《桃金娘》是献给克拉拉的结婚礼物。在《哈利·波特》里面,桃金娘是一个总是在哭泣的鬼魂,一个小说人物,其实桃金娘是一种植物,它的花朵有白色紫色,精巧朴素很好看。因为这首歌,结婚的时候克拉拉特意挑选了用桃金娘花枝编织的新娘花冠。这些歌曲选了吕克特的诗句,共26首,如今流传甚广的有《献词》和德奥民歌风味的《胡桃木》。
88
24
莫扎特·双钢琴和钢琴二重奏作品
莫扎特·双钢琴和钢琴二重奏作品
这张专辑收录由Ingrid Haebler、Ludwig Hoffmann、Jorg Demus、Paul Badura-Skoda演奏的莫扎特钢琴二重奏录音,肯定是这些欢快而富有感染力的钢琴作品最令人愉快的录音之一。这些作品充满了可爱的曲调、华丽的构思和发人深省的主题。这是一些罕见的作品,即使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也会乐意欣赏,但其复杂程度是如此之高,即使是高深的音乐家也能完全被迷住。专辑的录音干净明亮,没有一丝生硬,其音效让听者觉得自己就像坐在钢琴旁边。 钢琴的二重奏的表演形式可以分成两类:较早出现的一种形式是钢琴四手联弹,这种形式是指两位演奏者在同一架钢琴上演奏;另一种其后出现的是双钢琴的演奏形式,便是指两位演奏者分别弹奏一架钢琴来完成一首作品。四手联弹的出现刚开始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难点就单手或双手弹奏比较容易的段落,然后由教师弹奏比较复杂的段落。1756年,莫扎特写过一封信:“在伦敦,沃尔夫冈为四手联弹写了一首奏鸣曲,我敢保证,在此之前,没有人这样做过。”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中也说到“钢琴二重奏的辉煌始于莫扎特”。由此可以证明,钢琴二重奏的出现是由莫扎特开始的。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作于1781年的维也纳。据称莫扎特在教授约瑟华钢琴期间,两人产生过一段隐蔽的爱情。这部作品正是莫扎特为了与约瑟华一同演奏而精心准备的。在当天音乐会后,莫扎特对其父亲说:“我们十分成功地一起演奏了这部新的奏鸣曲。”再看莫扎特创作这部作品的几年时间里,莫扎特经历了丧母的悲伤、与一直欺辱他的大主教决裂等一系列打击,使他痛苦不已。但在这部作品中,却听不到一丝忧伤的情感,而是热情洋溢而又优美的旋律。 莫扎特总体的音乐风格也是田园的、世俗的、孩子气的、幽默的、迂回的、乐观的、诙谐的。同样这部作品也是贯穿以这样的风格特点。 这部作品是莫扎特唯一的一部双钢琴作品。既然是双钢琴,所以两架钢琴的配合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这部作品中,两架钢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伴奏与被伴奏的关系,而是两者相互对答,相互竟奏的关系,很像歌剧中二重唱的感觉。 因此,两架钢琴在演奏时必须注意演奏风格、音量、音色、力度、速度得统一。
59
23
阿卡多《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阿卡多《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阿卡多与钢琴家曼兹尼合作,用帕格尼尼的瓜奈里1742年所制名琴“加农炮”演奏帕格尼尼18首传世之作,名曲、名琴等共冶一炉,值得聆听欣赏。这把瓜奈里名琴本身的音色变化十分丰富,只要运弓的力道有一些极细微的变化,它便可生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就录音而言,为了配合“加农炮”的神力,当然在录音上是连一个最细小的呼吸都不放过。专辑被台湾的《音响唱片试听指南》评为”可以珍藏一世”的演录俱佳唱片。 十八世纪,在意大利有几位制作提琴的大师,如斯特拉底瓦里、瓜奈里、阿玛蒂等,他们掌握了这一乐器的神秘制作技术,使得他们制作的乐器无论在音色或音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绝伦的水平,他们为数不多的作品流传至今,大多成为博物馆中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帕格尼尼是意大利人,自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条件,他有不少提琴制作大师的作品,其中,有一把外号叫“加农炮”的小提琴,那就是瓜奈里在1742年所制,你在这张唱片封套上见到的就是这把名为“加农炮”的小提琴,这件神奇的乐器之所以被称为“加农炮”, 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小提琴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宏大的音量和极其优美的音色,不仅如此,这把提琴还能承受帕格尼尼那异乎寻常演奏方式,如果说“帕格尼尼演奏小提琴时简直就是对小提琴的摧残”这话有点过分的话,那至少应当相信,在演奏帕格尼尼的某些乐曲时,许多演奏家不得不在演奏完甚至在演奏的中途对提琴进行调弦。
205
1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