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儿的音乐小屋
17

汤圆儿的音乐小屋

嗨,晚上好呀!忙碌了一天的你,此刻,有没有感到轻松一些呢~这里是忆声电台,我是主播汤圆儿。每周二晚6点,相约忆声电台,与你分享音乐的故事,陪你度过下班后这短暂的时光。忆声有你,伴你一生。 聆听忆声电台更多主播的声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澜声堂,也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忆声FM,给我留言哦,我是主播汤圆儿,忆声有你,伴你一生,我们下期再见。
节目(5)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忆声4a0d8

忆声4a0d8

微信公众号:澜声堂(忆声电台) 新浪微博:忆声 FM 忆声有你,伴你一生
关注
一粟晨读|阿沧
--
人生苦短,唯有书籍不可辜负。我是主播阿沧,欢迎来到阿沧的早间书房,聆听书声,轻嗅墨香。怀揣书中智慧,开启新的一天。书海沧沧,我们每个人渺小如粟。愿我们永远能保持一颗谦逊纯洁的赤子之心,在书籍中寻到精神慰藉。忆声有你,伴你一生。 如果想聆听更多节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澜声堂(忆声电台)或者我们的新浪微博忆声FM,给你喜欢的主播留言哦。忆声有你,伴你一生。
喵呜阁|溶溶月
27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欢迎各位小耳朵来到忆声电台,我是主播溶溶月。愿我的声音可以像清亮的月光,照亮你们前行的路,像淡淡的微风抚平你们心中的阴霾。忆声电台,伴你一生。 如果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话,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澜声堂(忆声电台)或者我们的新浪微博忆声FM,给你喜欢的主播留言哦。忆声有你,伴你一生。
松果物语|一颗松子儿
--
哪儿呢?嘛呢?下班儿了没?甭管您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上学的上班儿。留出来一刻钟,有一颗松子儿来传播奇怪的知识点了,您擎好喽~这里是忆声电台,我是主播松子儿。周五晚六点,相约忆声电台-松果物语,大千世界,一起传播奇怪的知识点。 聆听忆声电台更 多主播的声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澜声堂(忆声 电台),也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忆声FM,给 我留言哦 我是主播松子,我们下期再见,忆 声有你,伴你一生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这张专辑是美籍波兰指挥家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国家爱乐乐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斯托科夫斯基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成员、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 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国波兰裔指挥家、古典音乐改编家。他的指挥富于激情,以音响丰满、色彩鲜艳而引人入胜。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挥艺术发展史上有着卓绝的贡献。他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热心于各种革新与试验,热衷于介绍新作品,培养新生力量,他塑造了独一无二的管弦乐音色,他具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诠释能力。他不是死守原谱派,他认为音乐必须透过指挥家和演奏家的心灵作用才能显现出它的内在美感,换句话说,指挥家是无法客观地置身于音乐之外的。为了体会各种乐器的特性和难度,斯托科夫斯基还利用每年假期的时间专程前往巴黎去学一样新乐器。 斯托科夫斯基艺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那独一无二的音色,坚实、浑厚、富有光泽以及独树一帜的句法。斯托科夫斯基的节奏服从各个独立的乐句的表达的需要,而乐器听起来不仅仅像它们自身的音色,更是与上一乐句或下一乐句的这种需要关联。这样生机勃勃的声响,能够直接触及听众的情感深处。温柔的抒情的段落与富丽堂皇的壮阔的段落衔接得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的冲突,因为每一个乐句听起来都是崭新的。 斯托科夫斯基永远在追求最好的声响,不断地冒险创新,对于他而言,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必须恪守的规则。“声响”不仅仅意味着听觉效果,更意味着将音乐的各个层面展示出来。乐章的存在,并不是由写在纸上的音符所决定,而只能由音乐家所作出的再创作甚至全新创作的演出所决定。这就是斯托科夫斯基对于指挥的见解,他拒绝做乐谱中规中矩的仆人。
17
20
意大利四重奏《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四重奏《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
这张专辑收录了意大利四重奏团演奏的舒伯特《晚期四首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四重奏团在技巧上、音色上都第一流的表现,把名噪一时的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团的录音打得溃不成军。《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特别指出意大利四重奏团演奏的慢板简直太棒了。 《c小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D703,作于1820年,其实仅一个乐章,所以称作《四重奏片断》。这一个乐章为很快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以决定全曲性格震音的第一主题导入开始,第二主题为降A大调,下移大三度,与第一主题形成对照。第二主题移到降D大调,经高八度等反复4次,形成长大的发展性小结尾。发展部以降A大调开始,发展方法承续了呈示部小结尾的形态。再现部以复归于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始,再一次强调呈示部小结尾的发展,以第一主题形成尾声。 《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D804,标志着舒伯特进入了晚期四重奏创作阶段。这首作品在第二乐章引用了舒伯特的戏剧配乐《罗莎蒙德公主》的旋律,因此也称为《罗莎蒙德四重奏》。这部作品曲风典雅,情感细腻,在深邃而恬静的旋律中隐伏着忧郁和激动的情绪。那种稍纵即逝的美感令人着迷,成为舒伯特后期创作的杰作之一。 《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D810,创作于1824年,是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中的杰作。由于其第二乐章采用了舒伯特创作于1817年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旋律,故这首四重奏也称为《死神与少女》。这首四重奏在内容上虽然与同名歌曲无对应联系,但其描绘的痛苦、恐惧、激情和抗争等音乐形象多少也反映了标题所表明的含义。作品以戏剧化的旋律和完美的创作技巧成为弦乐四重奏体裁中的名篇,并多次被电影和电视等其它艺术形式所引用。 《G大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D887,作于1826年。
1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