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亮

00:00
02:27
主播信息
BDWay

BDWay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BDWay
关注
音乐剧Matilda单曲——葆德威学员
--
该专辑收集了由葆德威少儿艺术中心的学员原声录制的,来自经典音乐剧《玛蒂尔达》片段中的歌曲,分别是《Miracle》《Naughty》《When I Grow Up》《Revolting Children》《Bruce》
好听的葆德威原创歌曲
--
葆德威BDWAY ARTS是一家诞生于上海,拥有国际视野、专业师资、顶尖团队的少儿艺术培训机构,我们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以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的专业教师为核心团队,辅以全国各地优秀艺教人才,并不定期特邀纽约百老汇、韩国、法国等海外明星教师参与授课,以前瞻性眼光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最专业最系统的“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少儿艺术培训。 我们将持续上传一些葆德威的原创歌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朱楣、博复生《寻梦他乡》钢琴四手联弹作品
朱楣、博复生《寻梦他乡》钢琴四手联弹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朱楣、博复生合作的四手联弹演奏录音,曲目包括德彪西《苏格兰进行曲》、尼克德的六首《南方的意象》、舒曼《东方画卷》、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两位钢琴家虽然来自不同国家,成长于不同的文化,但他们的演奏极为默契,丝毫没有被一半的键盘限制住,相反,却各自具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事,彼此互动互促、彼此给予灵感、彼此激发才思,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两股泉流的美妙汇合,迸发出璀璨的音色之光。 朱楣,中国钢琴家、副教授、音乐艺术博士,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国家教育部留学委员会评审专家。博复生,比利时钢琴家,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朱楣与博复生是从2015年开始合作的,她说:“博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涵养、非常博学多才的人,他的演奏方式具有典型的欧洲式风格,充满着浓郁的欧洲味道,而我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因此我们在一起合作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并且从中会迸发出许多灵感。” 德彪西《苏格兰进行曲》作于1891年,是他根据苏格兰流行小调而作的进行曲。此曲据说是德彪西首次接受委托而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 舒曼钢琴四手联弹作品《东方画卷》作品66,是舒曼重奏套曲中最为精致老练的一部作品。此曲音符的组合复杂多变,6首小乐曲风格多样,对演奏者的弹奏技巧和方法有不同要求,对演奏者的配合也有独特要求,同时这部作品蕴含了舒曼对神秘东方的浪漫想象,也充满了其音乐作品特有的诗意。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作于1907年,是他用油画手法展现的一部杰作。许多听众认为这部作品是无与伦比的,它以如画般的手法描绘出浓郁的西班牙气氛和西班牙的精神。西班牙作曲大师法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最为中肯:“这首狂想曲让人吃惊的是通过运用我们西班牙‘流行'音乐的调式和装饰音型,它所表现出来的纯粹的西班牙特性丝毫没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风格所改变。”第一乐章《夜的前奏曲》、第二乐章《马拉加舞曲》、第三乐章《哈巴涅拉舞曲》、第四乐章《市集》。
--
15
霍洛维兹《李斯特》
霍洛维兹《李斯特》
这张专辑收录了霍洛维兹在1950年至1981年间演奏的李斯特作品录音,时间横跨他中年到晚年。许多乐迷都认为当代钢琴家中,霍洛维兹的演奏风格是与李斯特最接近的,而他年轻时期演奏的李斯特作品录音也是最完美的。 霍洛维兹曾说:李斯特是钢琴史上无比重要的一个人物,一个超凡的人,真正了解钢琴的性能。李斯特是个令人敬畏的音乐家,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演奏,不用看谱,完全像个神。李斯特作品简直是太适合霍洛维兹了,这些作品大多炫技,可是要论炫技,霍洛维兹是完全不含糊的。在这张专辑中收录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霍洛维兹在中年,技术颠峰时期的演奏,非常完美,他仍然创造了一种不曾有人,也不会再也有人能够表现出的宏大的、壮丽的、瞬息万变的景象。他的力度不是砸,是一种“内力”,让他的演奏,可以快,可以狠,但是精致程度毫无含糊,从来也没见谁说霍洛维兹是粗糙的暴力钢琴家。霍洛维兹从这首曲子中挖掘出了凡人无法洞察的深度和丰富的内涵,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首30分钟的奏鸣曲,而是整个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宇宙般的广阔景象……专辑里唯一的单声道录音是《葬礼》,这里霍洛维茨显然带上了不可想象的暴力色彩,左手的八度简直可以砸碎一座高山。
--
5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1)》
这张专辑收录了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鲁宾斯坦天性慷慨,富于冒险精神,堪称当代最佳的西班牙音乐诠释者之一,他那阿尔班尼士“依贝利亚”(Iberia)绝妙无比的演奏更足以荣耀地所钟爱的西班牙,这也刺激斯特拉文斯基将“彼德洛希卡”改编为钢琴曲,阿图尔·鲁宾斯坦也是席玛诺夫斯基《第二钢琴奏鸣曲》与后续许多品的世界首演诠释者:要是没有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大力推广,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的许多作品恐怕也没有得见天日的机会。虽然如此,在阿图尔·鲁宾斯坦大量的演出录音当中,却独缺完整的“依贝利亚”、“彼德洛希卡”和席玛诺夫斯基的奏鸣曲全集,殊为可惜。 鲁宾斯坦的肖邦演奏也受到他致力于新作品作风的影响。像阿图尔·鲁宾斯坦一样,在其演奏生涯中风格与手法有如此革命性转变的钢琴家,可说是少之又少。为求消弭大众对肖邦音乐有如沙龙花花公子的刻板印象,阿图尔·鲁宾斯坦将一股清新与活力注入其诠释当中,以高尚的情感取代感伤、以力量和高贵取代病态与神经质,并以清晰而明确的音乐线条方向取代含糊的“浪漫”迂回与自我耽溺。刚开始时,阿图尔·鲁宾斯坦这种肖邦风格遭到一阵质疑,其清新之气与高贵风骨被责为冷酷无情,但数年后即转谤为誉,大众一致推崇阿图尔·鲁宾斯坦堪称最伟大的肖邦钢琴家,因为他能在肖邦高卢式的精准与斯拉夫式的热情中求得完美无瑕的平衡。他这种点铁成金的能力得来不易,潜沉的使命感逐渐取代早期的肤浅放荡。他曾大言不惭地告诉一群仰慕者,他演奏的掉音多到可以拼成一首交响曲:由此观之,他早期成功乃肇因于其直截了当的亲和力,而非之后学究式的一本正经,此时他一反其原有个性,生命中较为深沉严肃的一面已展现出来。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人说父亲是本可成器的二流钢琴家。因此从四十七岁起他才开始大幅增修演奏曲目,原本的活力依旧,但要增添对细节的注意与对原谱的谨慎态度,为早年的旺盛精力与轻佻所掩盖的从容气度,此时便展露无遗。
25
3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