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题-《一念千年》EP
427

吴题-《一念千年》EP

主播:慕音乐
“行走于大地,抒思古之幽情。”在吴题看来,埙是一个有着挚真情怀的“生命体”,他一直有个念头,将这自然而和谐的乐声创作成一首赋有“穿越感”与“生命力”的新古典国风作品,直到缘分如约而至,因此有了这首《一念千年》。“昙花飞落,一念千年”生命虽短暂,美丽却恒常。刹那间的一心念亦是你我等待了千年的缘分,人生短暂,真情永恒,珍重、惜缘,因这一念即是缘,一缘既千年……
节目(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慕音乐

慕音乐

北京百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主站
关注
《天佑武汉》合辑(颂今音乐)
--
《天佑武汉-抗击疫情公益歌曲合辑》由颂今音乐出品,慕音乐全网发行,诚挚推荐!
吴题-《一念千年》EP
427
“行走于大地,抒思古之幽情。”在吴题看来,埙是一个有着挚真情怀的“生命体”,他一直有个念头,将这自然而和谐的乐声创作成一首赋有“穿越感”与“生命力”的新古典国风作品,直到缘分如约而至,因此有了这首《一念千年》。“昙花飞落,一念千年”生命虽短暂,美丽却恒常。刹那间的一心念亦是你我等待了千年的缘分,人生短暂,真情永恒,珍重、惜缘,因这一念即是缘,一缘既千年……
二十四节气歌-盛龙国学儿歌
25
由盛龙教育传媒VS慕音乐精心策划出品的《盛龙国学儿歌》国学主题儿歌专辑于近日全网发行。专辑包含《二十四节气歌》、《新编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八张EP,涉及儿歌、快板、童谣等歌曲类型,制作水准精良,旋律朗朗上口,内容亲和易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亦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年底,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悉,盛龙教育传媒原创的《二十四节气歌》作为《盛龙国学儿歌》系列作品的主打专辑,内容涵盖了“气候特点、太阳高度、节气三候、民俗活动、饮食养生”等丰富的可读性知识点,每首儿歌都以一篇节气诗词开始,旋律带有鲜明的民歌与戏曲特色,朗朗上口,简单易学。《盛龙国学儿歌》系列作品由慕音乐诚意推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浪漫派钢琴巨匠《霍洛维兹》
浪漫派钢琴巨匠《霍洛维兹》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1903年10月1日-1989年11月5日),世界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 霍洛维兹的演奏技巧辉煌而潇洒,音乐更趋向深刻完美,表现手段更丰富。有的乐评家认为,他的钢琴音色如同七种基本颜色,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表达各式各样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现出乐曲的内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练的编辑,能把乐曲作者的“错别字、漏字”等失误加以订正,使作品达到完美无缺。他的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尤以弹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亚宾等名家的作品见长。 霍洛维兹的音乐演奏极其富有鲜明的个性,他的音乐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只要聆听过其演奏的人,以后就可以轻易地将他的音乐与其他众多的钢琴演奏家区分开来;而从未领略他琴音魅力的人,是很难凭借经验来臆测的。我只能从一些细节来讲述我所听到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性。 霍洛维兹是古典浪漫派钢琴的最后一个巨人。很多人都会将“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维兹面前,他们才会发觉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是多么的想当然。他的演奏会让你豁然明了:原来浪漫的本质是“激情”。霍洛维兹的激情与他的音乐浑然天成。这和很多钢琴演奏者用形体的夸张动作表现出的激动有着云泥之别。尤其是在大师的晚年,演奏时的动作幅度已经很小。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迟缓,这时的霍洛维茨已经步入举重若轻,举轻如重的化境中去了。不要忘了,他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在演出中弹断琴弦,调音师时常面对被他弹的几乎散了架的斯坦威钢琴无可奈何。 霍洛维兹的琴音是灵动剔透的,但是同时,他有着使他获得“雷神”称号的左手。霍洛维兹一生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左手的重要性。他不仅不认为左手是演奏中的附属,甚至称呼左手是钢琴演奏中的指挥。音色上,他左手在低音部的独特击键让他演奏的音乐丰满而又极富冲击力,具有很强的音响性。 这张专辑就是从该影片中选择代表性的11首作品,涵盖了9位作曲家。演奏、录音都非常出色,属于必须聆听的唱片。
330
13
哥德堡七重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七重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这张专辑是哥德堡七重奏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这是巴赫这部键盘杰作的世界首个七重奏版本录音。 《哥德堡变奏曲》BWV 988,巴赫著名的羽管键琴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层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2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