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公路自行车美眉玩自拍、玩网恋

00:00
30:01
主播信息
经典b401be

经典b401be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经典b401be
关注
老姜听见历史
65
陕西896汽车调频主播老姜等
醋豆电台
67
镇江广播电台官方网络电台
任主播电台
81
德阳广播电视台电台管理中心节目部主任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斯塔克《肖邦、德彪西·大提琴作品》
斯塔克《肖邦、德彪西·大提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斯塔克与钢琴家左奇·西波克合作,演奏肖邦、德彪西、门德尔松的大提琴作品。 肖邦《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5,作于1846-1847年间。肖邦唯一的这首大提琴奏鸣曲翻覆着纷杂而深暗的潜流,反映出他哀愤交加的心绪。熟识了阴柔的肖邦或刚健的肖邦,初听这首曲子会在旋律晦涩、技法不丰的感觉下快速将它遗忘;但只要领会了那份悲情,就能清晰感受到他在人生最低谷时的苦闷况味。乐曲一开篇就笼罩了孤清暗影,在钢琴的简短引奏下,大提琴怀着沉郁之情怅叹而来,他就像天涯过客,回望沧桑前尘、感喟无常聚散;情缘何解、迷梦难消,心头拍击着狂野巨浪、淹缠着荒漫忧伤;这昏沉的哀叹延绵着,始终在一种病态的涡流中苦苦挣扎,直到最后一刻也没能解脱。第二章是迷乱的梦境,时而迸射出狂热光芒,忽又沉溺于痴想;在矛盾与渴盼中交混着苍白的柔情,给人留下虚萎不实的印象。慢板弥漫了无边哀愁,是一曲孤寂的挽歌,目送残阳、挥手人生,繁华落尽、秋心独倚;虽有一丝暖意,终不奈幽幽惆怅与苍凉。终章是消沉和振奋的碰撞:呼吸中仍翻转着恼人忧郁,激情却焕然而起;流火般在黑暗中闪耀,将烈焰投向颓靡与哀怆;愁情在它感染下裂茧而出,抛却了伤泣、抖擞神行;音乐在激奋跳荡中斩截而收,骨力坚劲、气势雄健。 德彪西《d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于1915年。这是他与身体的病魔和精神的苦恼斗争中,完成的独特而新颖的奏鸣曲,此曲燃烧着巨人般强烈的求生意志与澎湃的热忱,表现出独特的奋斗精神。有人说这首作品受到舒曼的直接影响,但在此曲中所欲表现的灵性则是更加直接地流露,具有简洁纯净的美感,与鲜明的色彩对比。此曲使两个世纪以来,彷徨停滞的法国器乐传统以新的姿态与生命复活起来,同时它也成为二十世纪大提琴文献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44
12
奥斯登《亚历山大·吉尔芒·管风琴奏鸣曲》
奥斯登《亚历山大·吉尔芒·管风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管风琴家奥斯登演奏亚历山大·吉尔芒的八部管风琴奏鸣曲。奥斯登采用鲁昂圣文教堂的卡瓦耶-科尔管风琴演奏。 亚历山大·吉尔芒(Alexandre Guilmant,1837年3月12日-1911年3月29日)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生于滨海布洛涅,师从其父,后又师从比利时管风琴大师勒门,成为家乡的管风琴师和教师。1871年被任命为巴黎三位一体教堂管风琴师,并任职长达30年之久,从此作为一位技巧高超的管风琴师开始其演奏生涯,曾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其中包括于1904年在美国举办了不少于40场演奏会。 1898至1914年间,吉尔芒与同事一起出版了多位法国作曲家管风琴作品集《管风琴大师曲谱》10卷,随后又出版了收录国外管风琴大师作品的《管风琴古典乐派》。尽管其中的音乐理论在当时业已被取代,这些文献依然因作品的稀有而显得珍贵。1894年和丹第等人一起创办了圣乐学校,并一直在那里任教,直至1911年在巴黎附近的家中去世。此外,他还于1896年接替维多尔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教师。他的学生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迪普雷。 吉尔芒是个多产的作曲家,几乎所有作品都是为他所钟爱的管风琴而作,他的音乐风格和弗兰克与维多尔有些接近,以气魄宏伟壮观而著称。 《8部管风琴奏鸣曲》是在三位一体教堂的卡瓦耶-科尔管风琴上构思创作的,有着交响曲式的风格和形式,与弗朗克的交响曲式管风琴作品、维多尔的管风琴交响曲齐名。 鲁昂圣文教堂,卡瓦耶-科尔管风琴(Cavaille-Coll Organ,Church of St.Ouen,Rouen)这台拥有四层手键盘的大管风琴由法国管风琴建造大师阿里斯蒂德·卡瓦耶-科尔建于1890年,被认为是法国最重要的管风琴之一,因上面装有不常见的32寸低音管而著名,曾被维多尔誉为“管风琴中的米开朗杰罗”。这件乐器从未被改动过,也是这位大师为数不多的依然保持原样的作品之一。 本·范·奥斯登(Ben van Oosten)荷兰管风琴家。奥斯登曾在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学习管风琴和钢琴。他的管风琴录音收录了圣-桑、福兰克、维多等人的作品,收获了很多国际奖项。因为奥斯登对法国管风琴文化的贡献,法国政府授予他艺术与文学军官勋位。奥斯登在鹿特丹音乐学院担任教授,也在全世界开大师班。
26
31
阿格丽奇《施坦威传奇》
阿格丽奇《施坦威传奇》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的作品,包括:巴赫《托卡塔》、舒曼、李斯特《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狂想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肖邦《华丽的大波兰舞曲》、《前奏曲》、《船歌》、《谐谑曲》;拉威尔《水之嬉戏》、《夜之幽灵》;普罗科菲耶夫《托卡塔》、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第一乐章。 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17
3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