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非暴力沟通:放下执见,自我连接,看见需求,同理他人

00:00
01:42:31
节目详情

🐣 欢迎来到认知缝隙,我们关注个人成长,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

阿德勒曾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当这些东西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矛盾和纷争。

比如,在家庭中: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都可能因为意见不合而出现问题,给我们带来烦恼。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沟通 “小摩擦”,却像一颗颗小石子,日积月累,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

其实,很多时候,这些矛盾都源于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能让沟通变得更温柔、更有效的方法 —— 非暴力沟通。

希望大家能喜欢今天的节目,我们评论区见~

---------------------------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公众号💚:掌控思维

小红书🍠:认知缝隙

---------------------------

Part 1: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暴力沟通”?❤️

04:28 这里的 “暴力”,不仅仅是争吵、辱骂,还有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任意打断等等都可以算作都是语言的暴力。

10:12 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暴力沟通也一样,它背后一定是藏着一个未被表达的需求。

13:02语言暴力的代际传递: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环境中经常经历指责、批评、命令、羞辱等沟通方式,他很可能将这些沟通方式内化为“正常”的沟通模式,并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无意识地复制。

18:12 暴力沟通是一种疏离生命的语言,它是被人为创造出来代表着等级制度的语言体系。

Part 2:糟糕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30:53 道德评判:根据自身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评价他人。

39:00 进行比较:将身边人与他人对比,并传达不满或贬低情绪。

39:31  推卸责任:用模糊语言回避自身行为责任。

45:30 强人所难:用命令、威胁等方式要求对方按自己意愿做事。

Part 3: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主要包含四个关键要素,它们构成了这种沟通方式的基础框架,帮助人们更清晰、坦诚地表达自己,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47:09 1.观察(Observation):指客观、不带评判地描述所看到或听到的事实。

要点:区分观察与评论,避免将主观判断当作事实。例如,“你昨天迟到了三次” 是观察,而 “你总是迟到” 则是评论。

48:10 2.感受(Feeling):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

要点:明确区分感受与想法,避免使用 “觉得”“认为” 等模糊表述。例如,“我感到难过” 是感受,“我觉得你不尊重我” 更倾向于想法。

49:08 需求(Need):挖掘感受背后的内在需求或渴望。

要点:需求是人类共通的,如被尊重、被理解、安全感等。例如,感到难过可能是因为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

49:25 请求(Request):清晰、具体地提出希望对方采取的行动。

要点:请求应避免命令式语气,且具有可操作性。例如,“你可以明天早上 8 点前到吗?” 比 “下次别再迟到了” 更有效。

51:27 非暴力沟通旨在语言被倾听、需求被看见、情绪被释放,解决了需求才能发生更好的可能,而不是一定要改变对方。

Part 4:怎么运用非暴力沟通?❤️

1:01:42  观察:首先客观描述所发生的事情,不加入任何主观评价。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1:10:31 感受:描述自己在这一情境下的真实情感/情绪。感受是从自己身上出发,不是对他人的评判。

1:18:28 需要:阐述自己导致这种感受的内在需求。

焦虑:背后是对“掌控感”的需求

愤怒:背后是对“被尊重”的需求

悲伤:背后是对“爱与陪伴”的需求

孤独:背后是对“归属感”的需求

无助:背后是对“支持与帮助”的需求

嫉妒:背后是对“自我肯定”的需求

羞耻:背后是对“被接纳”的需求

疲惫:背后是对“休息与恢复”的需求

当一个人觉得情绪受伤的时候,这时候你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儿是去寻找这个需求,而不是发泄情绪,需求是沟通的本质,而非对错之争。

1:25:58 请求:向对方提出具体、可行、正向的行动建议,而不是抽象的、负向的请求。

Part 5:非暴力沟通对表达自我、倾听对方、自我沟通,同样有效❤️ 1:29:03

Part 6:对表达愤怒这件事的再认知❤️1:31:09

第一步,停下来,深呼吸;

第二步,看一看我们有哪些批判性的想法。

第三步,体会自己的需要。

最后一步,表达这种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Part 7:运用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1:39:07

一、第一个常见误区就是把非暴力沟通当成一种很生硬的“模板”。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是真诚和理解,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对方,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工具。

二、第二个误区是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忽略对方的感受。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表达自己,更重要的是倾听对方。

---------------------------

📮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欢迎给「认知缝隙」留言。虽然精力所限,不一定每一条我们都会回复,但我们保证所有的信息都会认真地阅读,并会在相关的节目里给出答案。

公众号:掌控思维

加入听友群:关注公众号「掌控思维」回复「进群」

BGM歌单:关注公众号「掌控思维」回复「歌单」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