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先秦奠基期——宗法伦理与礼乐文明

00:00
02:58
主播信息
承道

承道

让东方智慧照亮现代生活
关注
家训新说:让东方智慧照亮现代生活(一)
--
让古老的东方家训,化作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灯,驱散迷雾,照亮我们前行的现代之路。 让我们追本溯源,开启一场穿越三千年的文化之旅!探寻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寻文化之根: 理解家训,就是理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石。我们将一同揭开这些典籍的神秘面纱。 ●揭秘智慧: 深入探寻家训背后蕴含的深邃处世哲学、卓越教育理念、精妙治家之道与永恒人生智慧。 ●解现实之困:更关键的是,我们将从中找到应对现代生活挑战的独特视角和力量。古人的智慧,如何为今天的我们指点迷津? ●塑家庭之风:本专辑旨在为构建更和谐、更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家庭关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指引。 ●启心灵之智: 在喧嚣纷扰的当下,让我们共同聆听那份沉淀千年的宁静与通透,滋养心灵。 —— 聆听历史的回响,启迪当下的智慧。每周更新,敬请期待!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宗法伦理的理论根基

# 礼乐文明的制度框架

# 周易家训文化雏形

# 周礼家庭伦理规范

# 家国同构思想体系

# 修身齐家实践目标

中国家训的奠基期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其核心植根于宗法伦理的理论根基礼乐文明的制度框架。这一时期通过伦理与礼法的结合,为后世家训提供了思想基础与制度模板,形成“伦理为体、礼乐为用”的文化母体。
《周易》中的风火家人卦被视为早期家训文化雏形,通过卦象探讨家族治理、成员职责及家庭矛盾防范等议题,涵盖家庭伦理与行为准则。周文王与周公对卦辞的推演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家训的哲学基础。
《周礼》和《礼记》虽未直接以家训命名,但通过家庭伦理规范与礼仪制度,将家庭治理纳入礼制体系。例如《内则》《冠义》等篇章,系统阐述了教育原则与家族秩序,成为连接个人修养、家族治理与国家稳定的纽带。
这一时期还奠定了家国同构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连贯性。家训不仅规范家族内部行为,更通过修身齐家实践目标,推动家族秩序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发展,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逻辑。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论语》的真相
《论语》的真相
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甚至这样尝试过。 全新的方法给你带来全新的感受,让你眼前一亮,或者眼前一黑。全新的解读致力于使你成为受人尊重受人欢迎、适应现代文明的人,而不是一个书呆子或者伪君子。 一、全新的方法 基于强大的背景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基于对常识的尊重和对人性的考量,站在春秋时期封建贵族文化的思维立场,全面重新解读《论语》。 收听过程中,你会对春秋文化、对《论语》中的人物有更清晰的认识,对重要的该念譬如仁、德、礼、义、忠、智、勇等有全新的符合本义的理解。 相比较,过去的解读是基于说文解字、基于把孔子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站在专制或者奴才文化的立场,罔顾常识罔顾背景的自说自话。 二、《论语》的价值 《论语》是一部教人们做人的书。做一个怎样的人?做一个具有贵族精神的人,也就是君子。而这,恰恰是中国人当前最稀缺、最需要的。 孔子对学生们的教导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贵族精神,而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孔子关于贵族精神的18条标准。这些标准接地气可执行,不装不作。 中国春秋时期的贵族标准,比西方的贵族标准更完备更先进。 然而,过去的解读,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专制和奴才文化下的愚忠犬儒。培养出的不是腐儒就是伪君子。 过去的解读,是平面的、静止的、孤立的、枯燥的。 三、收听指南 欢迎每个人收听,子云:有教无类。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希望你在听完十集之后发言。欢迎批评,我一定有错误。你可以说我狂妄,如果有论据更好。但是,谩骂是可耻的。 四、说明 本人是《说春秋》七部与《说战国》五部以及《说论语》的作者, 本节目中,本人特地选取了一些解读《论语》的大师的著作进行对比解读。 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为了真相,伤害是值得的。 本人会随时对本专辑进行更改优化。 谢谢大家。
29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