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国学|用《庄子》为人生解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地开太平。这是一个回归传统文化的时代,我们一切困惑和纠葛都能够从往圣绝学里找到答案。
不管你是在校的学生、涉世未深的青年,还是饱经人世沧桑的过来人都能够从这门课中打开你的智慧之门。
郭伟胜老师,将他几十年来的黄老庄易的研究成果逐一拆解为150余讲,为大家详解庄子逍遥游世的智慧。郭伟胜老师化繁为简,扫清文本的语义迷雾。用最适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带你一起探索先贤的精神世界,扫清生活阻碍,助你收获精彩人生。
262

庄子的生平与思想决定了他一生的穷困。尽管可能有过仕途机会,但他选择“相望于江湖”,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其唯一记载的职位“七原理”仅为地方小职,本质仍属下层民众。庄子辞官后,未专职务农,推测以手工生意谋生,如贩卖草鞋维持生计。
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可通过收徒讲学提升生活水平,但庄子学生寥寥,其穷困更多源于主观选择。他虽承认物质贫困,却无自卑之心,反以天地为棺椁的超然态度面对生死。这种穷困与文人“装穷”现象不同,后者为凸显创作苦难刻意渲染困境。
庄子见魏惠王时衣着破旧,未遵循古代穿衣礼仪,既因实际贫困,亦因淡泊心性。其思想(庄学)在当时非显学,缺乏追随者,加之地位低微,导致生平记载稀少。相关考据如“七原理”职位、河南商丘地理环境等,为理解其生活背景提供了线索。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