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00:00
31:35
主播信息
慕词词

慕词词

慕词词,把爱慕词写成复数,将听觉转化为触觉。
关注
古典小说、古典文学、戏曲、国学经典
46
古典小说,古典文学,戏曲,国学经典
小说的人物详细解说
100
各类小说的人物详细解说,比如言情小说、金庸武侠《天龙八部》...
古典诗词、文学:时代与个人
19
古典诗词、文学:时代与个人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俞伯牙抚琴遇知音

# 钟子期辨音识琴心

# 瑶琴弦断示知音

# 知音难觅终相惜

# 摔琴谢知音绝弦

# 管鲍之交情谊典范

# 中秋夜琴音遇知音

# 集贤村隐士葬知音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奉旨出使楚国,中秋夜泊船汉阳江口。风雨停歇后,他抚弄瑶琴以遣孤寂,琴弦骤断,疑有听琴之人。崖上樵夫钟子期现身,不仅辨出琴曲为《孔子叹颜回》,更从俞伯牙续弹中听出“高山流水”之志。俞伯牙惊叹其才,邀其登舟,二人结为兄弟,约定次年中秋再会。
钟子期出身集贤村,以打柴奉养双亲,虽贫却通晓琴理。俞伯牙感其至孝,赠金勉励。次年俞伯牙如约而至,却得知钟子期因苦读劳累病逝,仅见荒山新坟。他悲痛欲绝,于坟前重抚瑶琴,奏《忆故人》一曲,终摔琴绝弦,誓言“子期不在,此琴永寂”。
故事借“摔琴谢知音”之举,呼应“管鲍之交”的典故,批判世态炎凉,赞颂超越生死与阶级的知音之情。钟子期临终嘱托葬于江畔,俞伯牙以黄金助其父母、置祭田,更显古人“信义重于生死”的交往准则。瑶琴、弦断、高山流水等意象,成为后世传颂知音文化的核心符号。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