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经》导读
《十三经导读》是大学通识课程中的人文系列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 “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部经典的合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都包括在“十三经”。
44

鲁宣公即位与执政
《春秋》记载鲁宣公于元年正月即位,执政期间频繁参与诸侯事务,如与齐侯会盟、调解莒国纠纷等,但莒国拒绝和解,引发鲁国征伐。公子遂多次出使齐国,涉及联姻与外交活动,反映鲁齐关系紧密。
列国军事征伐与外交
宣公时期诸侯征伐频繁:楚子多次伐郑并灭萧,晋师灭赤狄禄氏,宋师伐滕但败于大棘之战。诸侯会盟亦常见,如黑壤之盟、断道之盟,晋、宋、卫等国联合伐郑。公孙归父作为鲁国代表,多次参与对齐、晋的外交行动,展现列国合纵连横的策略。
内部权力斗争与大夫更迭
各国大夫权力更迭显著,如晋国赵盾、宋国华元等将领主导军事;鲁国公子遂与公孙归父掌权,但后期公孙归父因政治斗争奔齐。郑、曹等国发生大夫被杀事件,如“臣杀其大夫泄冶”,揭示内部权力矛盾。
葬仪与祭祀制度
诸侯葬仪记录详细,如郑穆公、曹文公、许昭公等葬礼均载于经传。鲁国“葬静嬴”事件因葬礼不合礼制引发争议,反映春秋时期丧葬礼仪的严格规范。此外,成周宣榭火灾、鲁国“初税亩”等事件,体现社会制度与经济变革。
天象与灾异记载
宣公时期多次记录日食(如“日有食之”)、彗星(“孛星见”)等天象,以及“大水”“大有年”等灾异与丰年,符合《春秋》重视天人感应的书写传统,为研究先秦天文历法提供重要史料。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