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01【前言】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

00:00
15:36
主播信息
蓝狮子

蓝狮子

只与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
关注
中国经济2025:经济学家王德培权威解读
2448
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时代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期,推动上一轮繁荣的动能已显著衰退,中国唯有调整经济结构、顺应科技文明、切换发展动能,才能在经济结构性筑底中化危为机。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思维甚嚣尘上,新旧产业青黄不接,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潭。困境之下,中国有自己的化解之道:以超级工程为代表的诸多大国红利,多元新兴产业合力接棒旧支柱产业,抢占科技红利与数智高地,把握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机缘,上述要素将共同构成下一阶段中国实现经济筑底的主要动力。多重挑战之下,中国必须全面强化自身多元优势,方能在结构筑底后进入下一轮繁荣期。 《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具体分析上述全球性挑战和中国经济独特优势,阐释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新空间、新机遇。本书实证丰富,分析透彻,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结构筑底,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沸腾新十年:中国移动互联网2010-20
94
这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江湖群侠传”。 2010年之前,是中国PC互联网崛起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发家史; 2010年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业界以为的既定局面开始涌现无限可能。美团、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拼多多……许多新鲜面孔开始挑战三巨头的权威,催逼这个行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变革。 技术、商业、竞争、资本、并购等,开始逐渐成为新十年的主题。 十年间,众多人、事、物或是昙花一现,或峰回路转,或强者愈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在纷繁的人物沉浮、企业兴衰、资本博弈之中书写。本栏目介绍了十年间中国互联网江湖中的著名事件、典型企业,以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让我们站在前浪的肩头,用长远的眼光,更好地谋划个人与企业的发展,学会通行世界的商业语言,推动国家更进一步的繁荣与开放。
日本商业400年:四大财团百年历程
265
控制日本命脉的四大财团——住友、三井、三菱、安田,是如何发迹的? 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日本崛起的秘密? 三井财团从一个小绸缎庄成长为拥有雇员 24 万的大财团; 享誉世界的三菱财团最初只是个贩卖天水桶的小作坊; 有着 400 多年历史的住友财团拥有多个世界 500 强企业; 世界大商业银行富士银行的前身只是安田财阀的一部分…… 日本风起云涌的 400 年商业史中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国家强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中日两国走上不同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稻盛和夫、吴晓波作序推荐 出井伸之、水均益、张颐武、加藤嘉一、许知远倾情推荐 尘封已久的故事,从 16 世纪开始讲起……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 地缘冲突扩大化风险

# 关税壁垒贸易限制

# 科技产业革新动能

# 中国产能国际消化

# 民企平等制度保障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呈现显著分化。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2.7%,东亚地区经济增速同步放缓;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高盛则上调预期至3.3%和4.7%,认为新兴经济体与中国将成为增长新动能。但总体判断认为,世界经济仍处于新旧动能交替的探底阶段,地缘冲突扩大化风险与政治极端化倾向加剧了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风险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干扰因素。俄乌冲突、巴以混战等地区动荡导致国际投资收缩与贸易受阻,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将低于预期。同时,美国大选后对华关税政策的潜在升级可能进一步抑制中国及全球经济增长。
后WTO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发酵,关税壁垒贸易限制措施加剧市场割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美国对华商品关税政策等案例表明,贸易碎片化与科技摩擦直接拖累经济复苏,部分经济体面临高达8%-12%的产值损失风险。
科技产业革新动能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技术转化周期漫长导致2025年难以替代传统产业动力。中国通过“制造强国”战略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但短期内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仍需时间验证。
中国通过民企平等制度保障等结构性调整稳定市场信心。立法保障中小企业权益、优化招标投标规则等措施,推动市场经济回归理性。房地产市场政策趋稳与化债压力缓解,为2025年经济结构筑底提供制度支撑。
科技文明与大国红利结合成为破局关键。中国依托完整产业链与举国体制优势,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目标落地,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产业重塑奠定基础。中芯证券预测芯片与AI服务器市场需求将激增,资本市场有望迎来科技驱动的增长周期。
中国产能国际消化通过企业出海战略加速推进。2025年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企业加大海外投资,东盟市场合作深化助力过剩产能转移。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占比提升至两位数增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综合来看,2025年中国经济在制度调整、科技转型与产能全球化布局的多重支撑下,或将在全球经济探底过程中率先实现结构性筑底,但需应对地缘风险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期挑战。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