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10【第二章 中国经济结构性筑底】“唱衰中国” 趁势而起

00:00
10:41
主播信息
蓝狮子

蓝狮子

只与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
关注
中国经济2025:经济学家王德培权威解读
2478
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时代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期,推动上一轮繁荣的动能已显著衰退,中国唯有调整经济结构、顺应科技文明、切换发展动能,才能在经济结构性筑底中化危为机。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思维甚嚣尘上,新旧产业青黄不接,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潭。困境之下,中国有自己的化解之道:以超级工程为代表的诸多大国红利,多元新兴产业合力接棒旧支柱产业,抢占科技红利与数智高地,把握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机缘,上述要素将共同构成下一阶段中国实现经济筑底的主要动力。多重挑战之下,中国必须全面强化自身多元优势,方能在结构筑底后进入下一轮繁荣期。 《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具体分析上述全球性挑战和中国经济独特优势,阐释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新空间、新机遇。本书实证丰富,分析透彻,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结构筑底,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沸腾新十年:中国移动互联网2010-20
105
这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江湖群侠传”。 2010年之前,是中国PC互联网崛起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发家史; 2010年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业界以为的既定局面开始涌现无限可能。美团、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拼多多……许多新鲜面孔开始挑战三巨头的权威,催逼这个行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变革。 技术、商业、竞争、资本、并购等,开始逐渐成为新十年的主题。 十年间,众多人、事、物或是昙花一现,或峰回路转,或强者愈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在纷繁的人物沉浮、企业兴衰、资本博弈之中书写。本栏目介绍了十年间中国互联网江湖中的著名事件、典型企业,以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让我们站在前浪的肩头,用长远的眼光,更好地谋划个人与企业的发展,学会通行世界的商业语言,推动国家更进一步的繁荣与开放。
日本商业400年:四大财团百年历程
281
控制日本命脉的四大财团——住友、三井、三菱、安田,是如何发迹的? 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日本崛起的秘密? 三井财团从一个小绸缎庄成长为拥有雇员 24 万的大财团; 享誉世界的三菱财团最初只是个贩卖天水桶的小作坊; 有着 400 多年历史的住友财团拥有多个世界 500 强企业; 世界大商业银行富士银行的前身只是安田财阀的一部分…… 日本风起云涌的 400 年商业史中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国家强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中日两国走上不同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稻盛和夫、吴晓波作序推荐 出井伸之、水均益、张颐武、加藤嘉一、许知远倾情推荐 尘封已久的故事,从 16 世纪开始讲起……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西方唱衰中国经济论调

# 中国产能过剩争议分析

# 中国债务风险国际评估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质疑

#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

# 中国外贸韧性增长数据

# 中国政府经济调控争议

# 中国完备工业体系优势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

#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政策

# 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抬头

# 西方对华舆论压制策略

# 西方误判中国发展偏见

# 西方经济理论局限性

# 中国自主发展模式探索

# 中国市场机制改革深化

# 中国产业政策创新实践

近年来,西方持续抛出“唱衰中国”论调,包括产能过剩论、债务危机论和经济失速论等,试图否定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克鲁格曼等学者以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为由,预言经济崩溃,而张家敦则渲染“中国崩溃论”。但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韧性增长,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直接反驳了外贸走弱导致经济雪上加霜的论断。
当前西方唱衰中国的舆论攻势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逻辑更复杂,指责中国决策层误判形势并过度干预市场,打压民营经济;二是范围更广,从美国蔓延至欧洲、日韩等国,以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为借口,试图遏制中国新能源等产业。这些论调忽视了中国完备工业体系的支撑作用,以及超大规模经济体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西方对中国发展的误判偏见源于其固有理论局限。美国多次预判中国崩溃失败,根源在于用传统政治博弈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割裂了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通过市场机制改革与产业政策创新,结合政府有效管理和市场高效竞争,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尽管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发展实践,但中国并未照搬西方体制,而是在自主创新中形成独特路径。例如,中国在应对疫情后经济挑战时,依托超级产业转化能力和城市化水平,持续恢复经济活力。而美国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反思市场万能论,也印证了西方自由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国内经济学界对形势研判存在分歧:部分观点过于乐观,认为中国模式已实现全方位崛起;另一派主张照搬西方自由市场理论,忽视了中国政府与市场协同改革的实践经验。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难以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复杂现实,如芯片领域的技术攻坚挑战。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