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508

康熙景陵作为清东陵第二座帝陵,因屡遭火灾引发历史谜团。陵寝始建于康熙十五年,雍正皇帝以刺血方式定名“景陵”,其名寓含“高山仰止”之意。陵墓规制首次采用“子随父葬”,紧邻顺治孝陵,但后续三场大火使其命运多舛。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景陵隆恩殿突发怪火,康熙神牌与配殿建筑尽毁。火势自檐顶斗拱逆向蔓延,民间传言涉及光绪帝冤屈或灵兽报复。钦差赵尔巽、铁良调查发现守灵人盗取殿内祭器后纵火灭迹,但最终以“无从查起”结案,类似1923年故宫建福宫太监盗宝纵火事件。
1945年,王绍义、张晋忠率众炸毁景陵地宫,引发康熙棺椁喷火异象。盗匪掠走九龙玉杯等珍宝,地宫积水与尸骨暴露,成为清陵盗案中最惨烈事件。九龙玉杯因康熙随葬引发觊觎,其工艺特性与传说加剧了盗墓动机。
1952年雷击引燃景陵神功圣德碑楼,烧毁雍正御书双碑,导致康熙功绩记载付之一炬。此楼原存首次采用皇帝亲书碑文及满汉双碑规制,火灾发生时恰逢清东陵文保机构成立前夕,文物保护机制缺失酿成遗憾。
景陵三次火灾折射出陵寝管理漏洞与历史动荡,而陵区内的双妃园寝打破清代规制,单独为两位妃子建陵的缘由仍待揭秘。清东陵文物专家李寅通过史料整合,持续解析景陵建筑密码与未解悬案。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