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00:00
02:57
主播信息
不惑,爱自己

不惑,爱自己

我的声音,您的世界。
关注
我的声音,你的心!
--
不惑之年,我,要开始真正爱自己!
一个梦,走进你
15
让声音化作羽翼!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时,用轻柔语调翻开生活诗意篇章;于暮色四合灯火初上间,以深情讲述叩响心灵隐秘之门。每一次诵读,都是一场灵魂的邂逅,带你穿梭于经典佳作,品味文字间的细腻情愫,暂别喧嚣,沉浸在纯粹的美好与宁静之中。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象征刚毅的橡树

# 静默坚韧的木棉

# 风过致意的默契

# 共担风雨的陪伴

# 终生相依的坚贞

# 并肩独立的尊严

# 铜枝铁杠的伟岸

# 扎根土地的坚守

# 滋养生命的土壤

《致橡树》以象征刚毅的橡树和静默坚韧的木棉为意象,阐释了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诗中明确否定依附式的传统关系,拒绝成为重复单调的鸟儿、衬托威仪的险峰或单向付出的泉源,强调爱情应如并肩独立的尊严,以树的形象共生共存。
两棵树通过风过致意的默契传递情感,根系在地下紧握,枝叶在云端触碰,展现共担风雨的陪伴精神。铜枝铁杠的伟岸与红硕花朵的炽烈形成对比,既分担寒潮霹雳,又共享雾霭虹霓,体现终生相依的坚贞与共生共荣的联结。
最终,诗人将爱升华为对扎根土地的坚守的认同,不仅爱对方伟岸的身躯,更爱滋养生命的土壤所代表的信念与根基。这种爱情超越表象,以独立灵魂的共鸣和共同成长为底色,重新定义了伟大爱情的内涵。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大约是5年前,在我大学声乐老师所建的微信学生群里,偶然讨论起《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大家对这首歌颇为喜爱,老师也准备将它在近期的一次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因为我是内蒙古人,所以老师特意邀请我出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在我之前的推文中有介绍过),我想讲的更加生动和全面,因此去网路上搜索了这首歌曲相关的资料和背景,无意中就搜到了席慕蓉先生《草原往事-我的家在高原上》的视频资料,忍不住把三集一口气都看完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席慕蓉先生在草原上折了一把野草,捧在手中不停的闻着,一边闻一边流着泪说:“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故乡的草的香味,这只有老家才有的草香。”此时我也不禁跟着她热泪盈眶,我在想:我生在、长在内蒙古这片土地,却从未对故乡有这番憧憬和热爱,我虽然生长在这里,但我却并不了解我的故乡。从那以后,我也追随着席慕蓉先生寻根的脚步,从她的诗中、散文中探寻她所描绘出的故乡的全貌。 她把她寻根过程的点点滴滴用文字、画作和摄影作品完整的记录在《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这本书中,接下来的日子,用这本书作为开始,我准备把这些文字和书中所提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作为内容,通过朗读的形式,跟大家分享。现代的都市给予我们更优质的生活,但故乡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在那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轨迹、生活的情境、根深蒂固的文化,以及那些不可磨灭、简单温暖的美好回忆……
311
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