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军旅作家王树增做客《百家讲坛》,解读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014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虽因辛亥革命失去实权,仍依据逊清皇室优待条件保留帝号,在紫禁城内延续少年生活。他展现出顽童性格,拒绝学习清皇室骑射传统,认为传统技艺落后于西方现代化武器,转而热衷引入自行车,甚至下令拆除故宫门槛以便骑行,引发宫廷争议。
紫禁城逊清小朝廷内,溥仪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受帝师庄士敦影响接触画报与科技。他不仅带头骑自行车,还尝试摩托车,带动宫中兴起骑行风潮。老太妃们虽效仿,却因门槛拆除事件指责其破坏风水,但溥仪不为所动,显露出另类思维。
溥杰作为溥仪亲弟,因穿明黄色衣物触犯帝王威仪遭严厉训斥,暴露溥仪对皇权象征的执着。事后溥仪以特殊方式“赏赐”排泄物,暗示君臣界限不可逾越,也为日后家族矛盾埋下隐患。
故宫西北角曾存在珍稀动物园,饲养苍鹰、虎豹等动物,成为溥仪与弟妹游玩之地。他对动物喜爱远超宫廷旧物,甚至摔碎乾隆青花宝瓶也毫不在意,体现其矛盾性格:既受帝制烙印束缚,又追求自由与新事物。
溥仪少年时期的行为,折射出末代皇帝帝制终结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皇权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他表面任性妄为,实则内心深藏帝王身份认同危机,为后续历史变局中的命运起伏埋下伏笔。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