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郦波《“救时宰相”于谦》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郦波讲述“救时宰相”于谦的故事
340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后,迎来短暂平静期,其心学体系通过提炼“良知”二字实现理论升华。这一核心观念融合孔孟之道,批判朱熹“格物致知”,强调从内心探寻天理,为泰州学派奠定基础。良知学说与“知行合一”结合,提出“真知必行”的实践哲学,与朱熹理论形成三方面区别:以良知为内核、以行为落脚点、以破除私欲为贯穿逻辑。
嘉靖帝继位后政局动荡,王阳明因功高遭忌,仅获“新建伯”虚衔,未得实权。其父病逝迫使其归乡守孝,学术推广受阻。此时朝堂以科举试题暗批心学,王阳明弟子徐三拒考抗议,暴露学派与正统理学的冲突。
王阳明在绍兴讲学时,与挚友湛若水因学术分歧产生矛盾,但仍保持君子之交。其弟子王艮出身底层,以“孝道”为切入点传播心学,独创“蒲车讲学”方式,虽因张扬引发非议,却推动心学向大众普及。王艮的离经叛道促使王阳明反思自身学说的传播方式,意识到需平衡学术创新与传统礼法,进一步完善心学体系。
嘉靖初年政局与学术环境双重压力下,王阳明通过“致良知”深化理论,以逆境为磨练,坚持“修齐治平”的圣人之道,展现心学“以方寸心体天下物”的核心精神。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