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郦波《风雨张居正》
我们知道,历史跟人生一样,总是充满了遗憾。就大明王朝的历史而言,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既不是明成祖朱棣一怒之下杀了执拗的儒生方孝孺,也不是亡国的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杀了边关大将袁崇焕,而是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曾经产生过一位明代历史上最好的老师,也曾经产生过一位明代历史上最好的学生,而且,这位学生的身后还有一位最好的家长和一位最好的陪读。
1022

王阳明早年经历两次科举失败,但其志向坚定,以“圣人之志”为人生目标。他提出“落榜不可耻,自弃方为耻”的观点,展现出注重实践的性格特质,这为其后来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奠定基础。弘治十二年,王阳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期间积累了政治经验。
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宦官刘瑾与“八虎”集团把控朝政,导致政治腐败。正德元年,户部尚书韩文联合九卿联名上书,要求诛杀刘瑾等八虎。然而吏部尚书焦芳泄密,刘瑾连夜求情反获司礼监掌权,并掌控东厂、西厂特务机构,开启对反对派官员的清洗。
南京言官戴铣、薄彦徽因弹劾刘瑾下狱,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秉持“言官谏言职责”,冒死上书要求释放二人。他强调言官制度是朝廷耳目,批评“廷杖刑罚制度”的残暴性。刘瑾以“锦衣卫大狱”囚禁王阳明,并施以脱衣廷杖酷刑,致其濒死。这一事件成为王阳明践行“圣人之志实践”的关键节点,展现其维护正义的担当精神。
此次政治危机标志着王阳明人生转折,他从朝廷官员沦为阶下囚,为后续流放贵州、创立心学埋下伏笔。刘瑾专权与“八虎专权事件”不仅暴露明朝宦官干政的弊端,也凸显了士大夫阶层在极端政治环境下的抗争困境。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