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三国篇》
《百家讲坛》2014年开始推出重磅力作《国史通鉴》,邀请著名学者方志远教授讲述从三皇五帝到溥仪退位的中国通史。本系列回溯三皇五帝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从西汉刘邦休养生息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巨变,聚焦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和传奇人物。方志远教授撷取历史精彩片段,运用丰富史料重塑王朝更替的历史大格局,解读华夏民族形成的深刻历史渊源,同时结合对政治变革、经济进步、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和解析,以风趣、平实的语言,将千年历史娓娓道来,对英雄、枭雄如数家珍,让你在愉悦赏析的同时,感受中华文明。
749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侵扰沿海问题日益严重。倭寇与海盗势力扩张,联合日本浪人及葡萄牙武装,对中国沿海进行烧杀抢掠。这一现象与明朝初年推行的闭关政策密切相关。明太祖朱元璋为应对倭患,将原本开放的市舶司职能转变,限制海外贸易,实施禁海令,要求片板不得入海。然而,禁海令实施影响深远,导致沿海渔民和商人被迫转为海盗,军事冲突加剧,官军装备和战斗力却持续衰退。
嘉靖二十六年,朝廷任命朱纨为剿倭总指挥,展开朱纨剿倭行动。他通过整编军队、招募水手、仿效王阳明保甲制等措施,短期内取得成效,俘获倭寇首领如许栋、李光头等。但朱纨的行动触及浙江、福建等地商人集团的利益,这些士大夫政治斗争的核心势力通过朝廷弹劾朱纨滥杀无辜。吏部将其职权从“提督军务”改为“巡视军务”,削弱其军事指挥权。
朱纨因不堪政治压力,最终以死明志,其悲剧反映了明朝保守政策与沿海经济利益的矛盾。禁海令虽意图杜绝倭患,却关闭了海洋贸易通道,加剧官军腐败和民间反抗。倭寇问题本质上是军事、经济与政治交织的复杂矛盾,而朱纨的失败也揭示了明朝体制下士大夫集团的内部割裂与决策僵化。此后,抗倭重任转至胡宗宪等将领,但倭寇侵扰沿海的根源仍未彻底解决。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