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653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充满疑点的重大事件,其核心争议在于赵匡胤是否被士兵逼迫黄袍加身,或是由赵普精心策划的政变。史书记载的“三驯三词”情节被学者质疑为美化,而契丹入侵的假军情、黄袍的提前准备、士兵自发聚集等细节均暗示事件存在预谋。
赵普作为核心策划者,通过假传契丹入侵的假军情,帮助赵匡胤获取殿前都点检的调兵权。同时,其部下道士苗训利用天象预言“天有二日”,配合舆论造势“点检做天子”,为政变赋予天命所归的合法性。士兵受此影响发起兵变,但赵普以“投名状”策略迫使士兵反复请愿,营造赵匡胤被动即位的假象。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了赵匡胤因“点检做天子”流言恐慌的细节,揭示了政变前朝局动荡的背景。赵普通过控制京城守将、伪造天命舆论、约束士兵暴行等手段,最终实现不流血政变。黄袍加身过程中,赵匡胤以“三驯三词”展现被迫姿态,实则与赵普周密部署的每一步紧密关联,包括假意推辞、约束军纪及迅速控制京城等关键环节,印证了陈桥兵变实为精心策划的夺权行动。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