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兰心事有谁知》
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最后她们为何却又纷纷离他远去?留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面对大喜大悲的坎坷经历,纳兰的心就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苦汁,苦不堪言,并最终为情所累,生命在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
483

公元1203年,64岁的辛弃疾在闲居近九年后,因韩侂胄为巩固权力而重新启用。韩侂胄主战政策与辛弃疾晚年北伐的理想看似一致,但两人在北伐策略上产生分歧。辛弃疾主张充分备战,而韩侂胄急于求成,意图通过北伐立“盖世功名”。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后,积极推动镇江备战,高价搜集金国军事情报,发现金军实力仍存。他登上北固亭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追忆刘裕等英雄,同时借“元嘉草草”典故警示仓促北伐风险,词中“廉颇老矣”更暗含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悲愤。
宋金形势因蒙古崛起与金国内乱发生变化,韩侂胄误判局势,听信片面情报主张速战。辛弃疾多次强调需稳妥备战,却因与道学领袖朱熹交好,卷入政治斗争,遭弹劾罢免。1205年,他被调离前线,北伐最终因准备不足惨败,印证其担忧。
辛弃疾晚年虽未实现将军抱负,但其词作《永遇乐》融合历史典故警示与个人壮志,成为南宋词坛巅峰。韩侂胄主战政策暴露功利本质,而辛弃疾以“烈士暮年”之姿坚守抗金北伐理想,终成历史悲剧英雄。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