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唐高宗真相01早年真相

00:00
36:44
主播信息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
关注
孔庆东系列合集丨百家讲坛
984
孔庆东老师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合集。合集共包含两部内容:《孔庆东看武侠与金庸小说》、《鲁迅》
于赓哲系列合集丨百家讲坛
561
于赓哲老师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合集。合集共包含六部内容:《大唐巾帼传奇》、《大唐开国》、《大唐英雄传》、《狄仁杰真相》、《开元盛世》、《隋唐风云》
马未都系列合集丨百家讲坛
1610
马未都老师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合集。合集共包含七部内容:《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漆器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玉器收藏》、《说收藏之杂项篇》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唐高宗早年经历

# 李世民亲子教育

# 太子之位争夺战

# 李治抓周写赤字

# 李承乾谋反案

# 李泰夺嫡失败

# 武则天与唐高宗

# 李治仁孝性格

# 贞观十七年政治变动

# 晋王李治册封

早年经历与特殊事件
唐高宗李治生于贞观二年,其出生引发李世民的庆贺与全国赏赐。抓周事件中,李治意外写出皇帝专属的“敕”字,虽被李世民紧急掩盖,但暗示其早年不凡。九岁时母亲长孙皇后去世,李治因哀痛表现受李世民重视,此后与晋阳公主随父居住,逐渐学会揣摩帝王心思,为日后政治表现埋下伏笔。
太子之位争夺与上位策略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魏王李泰过度表忠引发李世民猜忌。晋王李治以“不争”姿态成为黑马,借李泰威胁言论巧妙示弱,塑造无辜形象。李世民最终因担忧兄弟相残,选择未涉党争的李治继位。李治虽未主动经营太子之位,却通过隐忍与间接手段赢得李世民信任,展现政治智慧。
性格争议与史料评价
旧唐书与新唐书对李治评价两极,或贬其懦弱无能,或讽为“昏童”。但早年记载显示他聪慧仁孝,如背诵《孝经》应对父亲考问,丧母时哀恸感人。抓周事件与太子争夺中的表现,均暗示其并非单纯软弱,而是深谙帝王权术。
后续影响与未解之谜
李治继位后与武则天的关系成为历史焦点。其早年经历中展现的隐忍与权谋,或为后期权力博弈奠定基础。史书对其评价的矛盾性,折射出唐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需结合多方史料重新审视其真实形象。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