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古都》
中国六大古都有:北京、南京、杭州、开封、洛阳、西安。这里曾汇聚物华天宝,历经沧桑;这里让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世代传承,走近六大古都,触摸历史痕迹,寻找前行动力。河南大学程遂营教授解读六大古都的前世今生。
654

唐太宗李世民以善于纳谏著称,其纳谏行为成为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的重要体现。孟建石教授分析指出,纳谏对帝王存在双重障碍:一是人性弱点,即普遍排斥批评的心理;二是权力不平等性,下级对上级进谏面临天然阻力。李世民通过克服这两大难题,开创了君臣共治的理性治国模式。
李世民纳谏的动力源于三方面:玄武门之变后需重塑政治合法性;吸取隋朝灭亡教训,避免重蹈隋炀帝刚愎自用之覆辙;自身功业已立,无需通过压制臣僚彰显权威。贞观四年,张玄素谏止修建洛阳宫时,李世民从善如流,展现出对臣子动机的善意理解与对国家利益的超然考量。
为鼓励群策群力,唐太宗实施多项措施:强制官员进言献策,重用马周等寒门人才;强化谏官职能,允许谏官参与御前会议;强调官员职责,明确“国家政策失误祸及万民”的责任意识。这种开放态度使贞观朝臣如魏征、王珪等敢于直谏,甚至涉及皇帝私生活,维护了国家威信与政治清明。
纳谏制度推动贞观之治形成两大成果:一是通过群策群力实现高效治理,如君臣共治理念下官员价值得以实现,魏征等重臣甘守清贫专注国事;二是遏制官场不正之风,蒲州刺史赵元楷因媚上劳民遭训斥后自尽,彰显贞观时期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这种以理性治国为核心的政治生态,成为帝制时代开明政治的典范。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