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罗刹和尼布楚条约

00:00
15:46
主播信息
金台青简客

金台青简客

数字江湖行脚僧,史册堆里觅真经。廿四史中参透职场三昧,键盘声里写就商海心得
关注
金台青简客读史
196
金台青简客是一位有着20年IT行业销售经验的职场人,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历史爱好者,和大家一样,我经常在互联网上搜索我感兴趣的历史热点知识。当然,互联网上的知识浩若烟海,百家争鸣。无论是在观看短视频、收听音频节目还是阅读相关文章的时候,我经常在想,所谓的正史,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记载的。 我相信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您,也可能会想知道相关的正史记载。在我制作的这一系列音频节目,前几期的内容来自于《清史稿》。 相关的音频内容,我都会逐字逐句的检查和考证。由于我的水品有限,一定会有些错误。非常希望大家可以留言指正。 由于金台青简客曾经在IT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在静下心来阅读史书的同时,也有些有感而发的想法和感受会脱口而出,希望对您能有一点点的启发。 大家如果还对哪些历史知识点关心,也可以留言,我读给大家听。 再次感谢您的聆听。
老凡替你看电影
15
我决定当你们的“人肉电影过滤器” 一、 帮你把剧情捋成一条线,再也不怕人物关系乱成一锅粥! 二、 用大家能听懂的语言把知识点榨出来,直接喂到你嘴边! 三、 观后感模块化处理,400字、1000字随便拼!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罗刹国入侵黑龙江

# 雅克萨之战清军胜利

# 尼布楚条约边界划分

# 黑龙江流域罗刹冲突

# 哥萨克探险队侵扰

# 宁古塔将军驻防东北

# 索额图议定边界

# 康熙大帝反击罗刹

# 外兴安岭领土归属

# 顺治帝征讨罗刹

清初东北边疆危机与罗刹入侵
顺治年间,俄罗斯(史称“罗刹国”)哥萨克探险队侵入黑龙江流域,劫掠当地部落,并在雅克萨建立据点。顺治帝多次派兵征讨,但因补给困境与恶劣环境未能彻底驱逐罗刹势力。宁古塔将军巴海联合赫哲族等部族武装,逐步肃清黑龙江下游罗刹势力。
雅克萨之战与清军反击
康熙年间,罗刹人重新占据雅克萨城。康熙大帝命萨布素、彭春率军围城,凭借火器优势与战术配合击溃俄军,迫使俄军乞降。此战成为清军反击罗刹入侵的关键转折点,史称“雅克萨之战清军胜利”。战后,康熙改称“罗刹”为“俄罗斯”,规范外交译名。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与影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谈判,索额图代表清廷与俄使议定边界,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以外兴安岭、格尔必齐河与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黑龙江流域领土归属,成为中国与欧洲国家首部近代主权边界条约。清廷为集中应对西北准噶尔威胁,将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地区划归俄国,体现战略妥协。
东北军府制与边疆治理
宁古塔将军作为东北三大军事行政中心之一,负责驻防边疆、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清初通过军府制巩固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控制,并将宁古塔设为流放地。随着雅克萨之战后东北局势稳定,宁古塔的军事职能逐渐转移至吉林,成为清朝边疆治理的重要节点。

展开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169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