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汴京之围:从盛世到灭亡为何只用了三年(上)

00:00
18:19
主播信息
蜻蜓头条

蜻蜓头条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蜻蜓头条
关注
察话会
14986
听头条王牌专辑;观察者网出品的一档播客栏目。为你解密王牌武器装备、洞察全球热点。
江南说新闻《今日话题》
11209
四川省绵阳市广播电视台节目(周一至周五更新)。大事件,细解读!关注头条,评说热点!你关注的,才是头条!
柏年说政经
840
北大毕业、前基金经理、宏观经济分析师柏年,为你点评寰宇时政,捕捉财富先机。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北宋汴京围城战役

# 靖康之变历史转折点

# 宋徽宗宣和时代统治

# 王安石变法财政改革

# 蔡京积极财政政策

# 宋金联合灭辽战略

# 燕云十六州争议归属

# 宣和年间盛世表象

# 北宋政府财政扩张

# 新旧党争政治矛盾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统治下的王朝表面呈现“太平盛世”景象。这一时期财政收入高达五千余万贯,蔡京推行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兴土木刺激经济流通,如修建艮岳园林和花石纲工程,试图以政府投资维持市场繁荣。宣和时代的武功也被视为极盛,版图扩张至三百余万平方公里,西军屡败西夏,形成“大宋崛起”的舆论氛围。
然而,盛世表象下暗藏危机。宋徽宗联合金国发动灭辽战争,试图收复争议领土燕云十六州。但宋军战斗力薄弱,屡败于辽军残部,最终依赖金国攻占燕京,暴露军事外强中干。这一决策源于对“敌人敌人即盟友”的简单外交思维,忽视了辽宋百年盟约的道义风险与自身实力局限。
更深层矛盾源自政治改革的停滞。自王安石变法后,新旧党争加剧,保守派与改革派互相倾轧,政策反复导致财政与军事体系失衡。宋徽宗时代重用蔡京等权臣,压制不同声音,形成信息壁垒,使朝廷无法认知真实危机。
靖康之变最终撕开盛世伪装。联金灭辽战略失败后,金国反戈南侵,围困汴京。这一历史转折点不仅源于外交军事失误,更折射出北宋财政扩张的虚浮、党争激化的治理失效,以及统治者对改革停滞与体制痼疾的盲目乐观,最终导致极盛表象下的迅速崩溃。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