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郑伯克段于鄢

00:00
20:52
主播信息
子曰诗文

子曰诗文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子曰诗文
关注
子曰诗文讲历史-春秋篇
29
在本节目里,我们秉承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方式,尽量传达大众化的历史故事,以大众熟知的历史故事为基础,来讲述这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春秋史。 当然,有一些故事的可信度当世存疑的,也会做一下阐述,比如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后世很多史学家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这件事是由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里提到的,有一定的可能性存在杜撰故事的嫌疑,具体后面讲到的时候会做一下分析。 同时,针对各大历史事件的地名,会匹配对应的当今地名,为爱旅游的历史爱好者提供地理线索。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郑庄公继位之争

# 共叔段谋反事件

# 武姜偏宠幼子

# 废长立幼争议

# 京邑分封之乱

# 克段于鄢典故

# 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

#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 平王东迁背景

郑国继承矛盾与母子冲突
郑武公去世后,长子郑庄公继位,其母武姜因厌恶长子寤生(郑庄公),偏宠幼子共叔段,多次试图推动废长立幼。郑武公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立郑庄公为世子,仅将小城共封给共叔段,为后续矛盾埋下伏笔。
武姜干预与共叔段扩张
郑庄公即位后,武姜以母亲身份施压,要求将战略要地京邑分封给共叔段。京邑分封之乱由此开始,共叔段借机扩充军队,兼并周边领地,甚至与武姜密谋内外呼应夺权。郑庄公表面隐忍,暗中布局,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策略,等待其弟罪行暴露。
郑庄公反击与事件结局
共叔段起兵谋反时,郑庄公联合大臣公子吕、祭仲,截获武姜密信并设伏,迅速攻占京邑,瓦解叛军。共叔段兵败后逃往共城自刎,其子流亡卫国。此事件被《春秋》以“郑伯克段于鄢”记载,通过“克”字暗指兄弟相残,并以春秋笔法批评郑庄公的权谋与武姜的偏私。
历史评价与伦理反思
“克段于鄢”成为兄不友、弟不恭、母不慈的典型案例。史学家强调郑庄公的隐忍与共叔段的野心均违背伦理,而武姜的偏宠直接激化矛盾。事件揭示了周代宗法制度下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及《春秋》微言大义对道德评判的重视。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