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中国人不生孩子,是因为房价贵么?国家发钱养娃,只是一个开始

00:00
12:16
主播信息
柏年说政经

柏年说政经

北京大学毕业,前证券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
关注
柏年说政经
1010
北大毕业、前基金经理、宏观经济分析师柏年,为你点评寰宇时政,捕捉财富先机。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中国出生率持续下降原因

# 高房价抑制生育意愿分析

# 生育补贴政策效果评估

# 工业化转型降低生育回报

# 资本剥削机制减少生育收益

# 劳动时间过长压缩生育意愿

# 新加坡低生育率政策困境

# 生育成本与收益经济模型

# 工业化社会生育回报下降

# 共同富裕政策提升生育动力

中国近年来人口净增长持续下滑,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引发对出生率下降原因的广泛讨论。尽管高房价、教育成本高常被归因,但通过新加坡案例可见,低房价和生育补贴政策效果有限。新加坡通过公共住房和现金补贴,生育率仍低至0.97,反映经济逻辑下生育成本与收益失衡是核心问题。
工业化转型颠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育回报模型。农业时代子女作为免费劳动力带来高收益,而工业化后,资本剥削机制导致子女剩余价值被企业攫取,父母收益大幅缩水。劳动时间过长进一步压缩家庭精力,如新加坡年均工作2238小时,韩国2193小时,加剧生育意愿下降。
国际经验显示,二战后欧美生育率反弹与反剥削政策相关,如工会力量壮大、劳工权益保障等。当前中国提出共同富裕政策,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强制加班工资支付等措施,试图提升生育回报。德国、日本通过减少劳动时间,生育率小幅回升,印证减少资本剥削的潜在效果。
生育补贴政策仅能降低生育成本,但治标不治本。根本解决需重构生育收益模型,使子女产出回归家庭而非资本。未来政策或聚焦遗产税、房产税试点,缩小贫富差距,增强民众获得感,为提升生育意愿提供长期动力。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