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全民讲:红色文化
上海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中西结合的海派建筑、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弄堂或者是古典的江南园林,都在这里汇聚与融合。生活在这里,你一定也有很多与上海建筑有关的故事与回忆。参与“建筑可阅读,故事可分享”,讲出你与城市建筑之间那些或难忘或感人的故事吧。让更多人感受你心中上海建筑的独特魅力,体会你记忆中的上海温度。 本专辑中收录了各年龄和各行业人群的建筑故事,可供参赛者们作为内容参考。
14

郑和故居位置与历史背景
北京西城区三不老胡同为郑和故居所在地,其原名“三宝胡同”因北京方言演变而来。胡同内还曾居住现代诗人北岛,其朦胧诗派代表作《回答》广为人知。该区域位于德胜门内大街,周边串联南锣鼓巷、银锭桥等历史地标。
郑和生平与下西洋目的
郑和本名马三宝,因靖难之役立功获赐郑姓。明成祖派遣其七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重要使命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胡濙传》记载胡濙曾向朱棣密报建文帝下落,印证了郑和航海的隐秘政治任务。郑和船队规模远超同期哥伦布船队,最远抵达非洲东岸。
航海发现与文化关联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误认其为印度,美洲命名源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正确地理认知。郑和作为穆斯林,其家族有赴麦加朝觐传统,伊斯兰教规定身体和经济条件允许的穆斯林需完成朝觐功课。麦加禁寺内的天方克尔白是全球穆斯林礼拜朝向的核心标志。
术语辨析与历史流变
文本厘清伊斯兰(宗教)、穆斯林(信徒群体)、阿拉伯(地理民族概念)三者的区别,强调并非所有阿拉伯人均信仰伊斯兰教。地名流变现象如“三宝胡同”变“三不老胡同”,反映了北京方言特点和历史传承中的语言演化规律。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