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慈禧遇见照相机:晚清宫廷里的 "死亡摆拍" 与中国首张新闻照片的诞生

00:00
11:59
主播信息
飞扬语者

飞扬语者

我是飞扬语者,专事打捞历史褶皱里的秘闻,编织悬疑迷局中的听觉陷阱。让听众在《史记》竹简与悬疑惊悚间无缝穿梭。
关注
龙场悟道:王阳明心学的觉醒与突破
11
这是一场跨越五百年的思想觉醒之旅,一次从困顿中破茧而出的心灵革命。本专辑以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为主线,深度解析其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完整脉络,带你探寻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三大核心命题背后的生命智慧。
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趣闻
1014
专治教科书脸盲症的历史盲盒,每一集都藏着让你或笑出腹肌或意料之外的古代猛料! 唐伯虎的“打工人”真相:卖画赚的钱还不够给颜料商打工、郑和下西洋的“隐藏KPI”:其实是去海外找失踪的皇帝、杨贵妃的“美妆维权”:谁泄露了我的“香汗秘方”……………… 【收听效果预警】 ️ 在地铁上收听可能因好听过度坐过站 ️ 洗澡时播放小心滑倒时还在思考杨贵妃的荔枝快递 ️ 睡前收听易导致通宵考古维基百科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慈禧宫廷摄影故事

# 晚清照相机技术

# 清朝皇室摆拍仪式

# 中国首张新闻影像

# 清廷御用摄影师徐宁

# 颐和园摄影暗房

# 相机摄魂民间传说

# 火棉胶显影技术

# 显影液化学反应

# 天津教案现场照片

# 珂罗版皇室写真

# 摄影与皇权博弈

# 工业文明冲击晚清

慈禧与照相机的初次碰撞
1894年深秋,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乐寿堂首次接触法国产丝坂口笛相机,这台被民间称为"摄魂匣子"的晚清照相机技术引发宫廷震动。御用摄影师徐宁通过解释火棉胶显影技术的原理,将摄影类比皮影戏,最终说服慈禧尝试拍摄,由此开启清朝皇室摆拍仪式。
从恐惧到政治工具的转变
慈禧最初担忧相机摄魂民间传说,但在虚荣心驱使下逐渐沉迷摄影。她要求拍摄七百余张涵盖朝服像、观音扮相等主题的珂罗版皇室写真,并通过照片赏赐地方官员,将其作为权力象征。显影液化学反应过程中,太监仍迷信"魂魄被困",反映出新旧观念的冲突。
中国新闻摄影的诞生与压制
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时,英国摄影师威廉·桑德斯冒险拍摄中国首张新闻影像,记录焚烧教堂场景。照片引发清廷恐慌,曾国藩等人视其为动摇国本的"妖术",最终遭狗血浸泡销毁。该事件凸显工业文明冲击晚清时,统治阶层对光影纪实真相的抗拒。
摄影技术的双重文化意义
慈禧的死亡摆拍与天津教案现场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成为权力化妆工具,后者却险遭湮灭。至1908年慈禧病逝,通商口岸照相馆已用镁光灯记录新时代,印证摄影术终将突破皇权束缚。颐和园摄影暗房里的显影过程,既是农业文明应激反应的缩影,也是现代影像时代的序章。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